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2,分5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可虞
深虞
疏虞
虞罗
虞庠
外虞
虞姬
虞芮
虞衡
欧虞
虞庭
虞仲
虞典
虞韶
防虞
《漢語大詞典》:可虞
使人忧虑。 清 恽敬 《与庄大久》:“唯有时旧疾復发,则吐如银者数声,手足战掉,胸背寒重为可虞耳。”
分類:忧虑
《韵府拾遗 虞韵》:深虞
韩忠彦免右仆射表再冒非常之宠深虞可畏之言
《國語辭典》:疏虞  拼音:shū yú
疏忽耽搁。宋。苏轼 画车诗二首之一:「上易下难须审细,左提右挈免疏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牢子们紧紧看守,不致疏虞。」
《漢語大詞典》:虞罗(虞羅)
原指掌山泽之虞人所张设的网罗。泛指渔猎者设置的网罗。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三:“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宋 司马光 《重经车辋谷》诗:“我生微尚在丘壑,强若麋鹿婴虞罗。” 明 文徵明 《八月六日事》诗:“冥鸿已在虞罗外,残鮪方游鼎釜间。” 清 郑燮 《道情》之十:“黄沙白草无人跡,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
《漢語大詞典》:虞庠
周 代学校名。《礼记·王制》:“ 周 人养国老於东胶,养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 郑玄 注:“虞庠亦小学也。西序在西郊, 周 立小学於西郊…… 周 之小学为 有虞氏 之庠制,是以名庠云。其立乡学亦如之。”或曰,虞庠有二义。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灋” 清 孙诒让 正义:“案虞庠有二:一为大学之北学,亦曰上庠;一为四郊之小学,曰虞庠。《明堂位》云:‘米廪, 有虞氏 之庠也。’《文王世子》云:‘书在上庠。’此大学之虞庠也。《王制》云:‘虞庠在国之西郊。’北史·刘芳传《王制》西郊作四郊,与《祭义》注合,是也。此小学之虞庠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虞庠饰馆,睿图炳睟。” 唐 柳宗元 《四门助教厅壁记》:“ 周 人置虞庠於四郊,以养国老、教胄子。”
分類:学校或曰
《漢語大詞典》:外虞
(1).谓对外患的防备。 晋 羊祜 《让开府表》:“乞留前恩,使臣得速还屯。不尔留连,必於外虞有闕。”
(2).外患。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外虞既殷,内难亦荐。” 唐 柳宗元 《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将诛卒削,则外虞实生,非所以扞城而固圉也。”
分類:外患防备
《国语辞典》:虞姬  拼音:yú jī
1.齐威王的爱姬,名娟之,曾劝威王任用贤人北郭先生,王从之,齐国遂大治。见汉。刘向《列女传。卷六。辩通。齐威虞姬》。
2.项羽的爱姬虞美人。参见「虞美人」条。
《漢語大詞典》:虞芮
周 初二国名。相传两国有人曾因争地兴讼,到 周 求 西伯 姬昌 平断。《诗·大典·緜》:“ 虞 芮 质厥成, 文王 蹶厥生。”史记·周本纪:“於是 虞 芮 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 周 。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虞 芮 之人未见 西伯 ,皆慙,相谓曰:‘吾所争, 周 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后因以“虞芮”指能谦让息讼者。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但当先令而后诛,得情而勿喜,使 伯氏 无怨於失邑, 虞 芮 知耻而无讼耳。” 明 李东阳 《若虚诗来欲平马讼五迭韵答若虚并柬文敬佩之》:“欲令 虞 芮 成礼让,不遣 秦 越 相讥訶。”
《漢語大詞典》:虞衡
古代掌山林川泽之官。周礼·天官·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三曰虞衡。” 郑玄 注:“虞衡,掌山泽之官,主山泽之民者。” 贾公彦 疏:“地官掌山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 孙诒让 正义:“山林川泽之民属於虞衡,故即名其民职曰虞衡,亦通谓之虞。”虞,衡分职, 周 汉 已然, 魏 晋 以来,概称虞曹、虞部。 隋 代以后虞部属工部尚书。 明 改为虞衡司, 清 末始废。 唐 刘商 《金井歌》:“虞衡相贺为禎祥,畏人採攫持殳戕。” 宋 叶适 《除吏部侍郎谢表》:“从冬卿而陪献纳,考地贡而修虞衡。” 章炳麟 《訄书·明农》:“蔬屮之丰,园圃毓之;楨榦之富,虞衡作之。”参见“ 虞部 ”、“ 虞曹 ”。
分類:山林川泽
《漢語大詞典》:欧虞(歐虞)
唐 代大书法家 欧阳询 与 虞世南 的并称。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后人论书, 欧 、 虞 、 褚 、 陆 ,皆有异论。” 宋 陆游 《唐希雅雪鹊》诗:“我评此画如奇书, 颜 筋 柳 骨追 欧 虞 。” 清 吴嘉纪 《赠汪秋涧》诗:“ 欧 虞 及 颜 柳 ,生气盈丈尺。”
《漢語大詞典》:虞庭
见“ 虞廷 ”。
《漢語大詞典》:虞廷
亦作“ 虞庭 ”。 指 虞舜 的朝廷。相传 虞舜 为古代的圣明之主,故亦以“虞廷”为“圣朝”的代称。 明 李东阳 《揭晓后次韵答何穆之等》:“极知君命如山重,亲向 虞 廷拜往哉。” 明 唐顺之 《跋李怀琳书〈绝交书〉后》:“大则 虞 庭、 禹 水、 稷 穡、 皋 刑以至 夔 石、 益 兽,各致其能而相资以成治。” 明 何景明 《寄赠张方伯》诗:“行见 虞 廷咨岳典,共看 商 室济川材。” 清 陈确 《柬同志》:“今学者相聚言格致之学,穷极微妙,虽 虞 廷精一之旨,几无以过之。” 朱彭寿 《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三:“礼部之设,肇端於 虞 廷之秩宗,至 成周 设为春官,职掌始备,厥后时有因革。”
《国语辞典》:虞仲  拼音:yú zhòng
人名。周太王的次子,泰伯之弟。参见「仲雍」条。
《漢語大詞典》:虞典
书·虞书后汉书·郎顗传:“‘节彼南山’,咏自 周 ;‘股肱良哉’,著於《虞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 大舜 巡岳,显乎《虞典》。” 唐 张说 《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 轩臺 百年外,《虞典》一巡中。” 明 何景明 《郊观二十二韵》:“柴望兼《虞典》,登封畧 汉 模。”
《漢語大詞典》:虞韶
谓 虞舜 时的《韶》乐。 汉 班固 《幽通赋》:“《虞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于千载。”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一:“《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 巴 童自弃遗。” 宋 梅尧臣 《送赵升卿之韶幕》诗:“俎肉应多味,《虞韶》不復闻。”
分類:虞舜
《漢語大詞典》:防虞
谓防备不虞之患。 唐 杜甫 《龙门镇》诗:“胡马屯 成皋 ,防虞此何及。”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事起无名,众情不附,进退遑惑,内外防虞。”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帅司节制军马:“且如防虞器具、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俱是官司给支官钱措置,一一俱备。”
分類: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