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假伪(假僞)
虚假。《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粲 劝 表 子 琮 ,令归 太祖 ”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孙权 自此以前,尚与中国和同,未尝交兵,何云‘驱 权 於 江 外’乎……又 白登 在 平城 ,亦 魏武 所不经,北征 乌丸 ,与 白登 永不相豫。以此知 张騭 假伪之辞,而不觉其虚之自露也。”
分類:虚假
《漢語大詞典》:虚哄
虚空;虚假。 明 张凤翼 《红拂记·仗策渡江》:“风尘奔走徒虚哄,顷刻劳君舟楫功。” 明许自昌《水浒记·周急》:“泣途穷。老景多虚哄,镇日愁眉拥。” 清 龚自珍 《同年生胡户部为韵语以谐之》:“我疑《经籍志》,著録半虚哄,义与 歆 莽 违,下笔费弥缝。”
《漢語大詞典》:诈谬(詐謬)
《漢語大詞典》:奸伪(姦僞)
亦作“姧偽”。亦作“奸偽”。亦作“姧为”。
1.诡诈虚假。《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灭姦伪之术也。”《韩非子·六反》:“姦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民六,而世毁之如此。”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弊》:“禁御之法立而姧伪息,姧伪息则民不期於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何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考乡里之迹,证朝廷之行,察共亲之节,明事君之操,外内不相称,名实不相副,际会发见,姧为觉露也。”姧为,一本作“奸伪”。《水浒传》第二四回:“且説那妇人做出许多姦伪张致,那 武大 武松 弟兄两个吃了几杯, 武松 拜辞哥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今百姓十九在官,十一在家,身无完衣,腹无饱食,贫困日甚,奸伪日滋。”
2.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汉 贾谊 《过秦论》中:“然后姦伪竝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姦,一本作“ 姧 ”。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姦伪荣显,则英杰潜逝。”《后汉书·皇甫规传》:“后遭姦伪,威分近习,畜货聚马,戏謔是闻。” 清 唐甄 《潜书·达政》:“除强暴奸伪,不为民害,为中善政一。”
1.诡诈虚假。《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此明公道而灭姦伪之术也。”《韩非子·六反》:“姦伪无益之民六,而世誉之如彼;耕战有益之民六,而世毁之如此。” 汉 桓宽 《盐铁论·错弊》:“禁御之法立而姧伪息,姧伪息则民不期於妄得而各务其职,不反本何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考乡里之迹,证朝廷之行,察共亲之节,明事君之操,外内不相称,名实不相副,际会发见,姧为觉露也。”姧为,一本作“奸伪”。《水浒传》第二四回:“且説那妇人做出许多姦伪张致,那 武大 武松 弟兄两个吃了几杯, 武松 拜辞哥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九》:“今百姓十九在官,十一在家,身无完衣,腹无饱食,贫困日甚,奸伪日滋。”
2.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汉 贾谊 《过秦论》中:“然后姦伪竝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姦,一本作“ 姧 ”。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姦伪荣显,则英杰潜逝。”《后汉书·皇甫规传》:“后遭姦伪,威分近习,畜货聚马,戏謔是闻。” 清 唐甄 《潜书·达政》:“除强暴奸伪,不为民害,为中善政一。”
《漢語大詞典》:奸为(姦爲)
亦作“姧为”。 见“ 姦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