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索虏(索虜)  拼音:suǒ lǔ
南北朝时,北朝人编发为辫,状似绳索,南朝人嗤之为「索虏」。也称为「索头」、「索头虏」。
《國語辭典》:索头(索頭)  拼音:suǒ tóu
1.绳头。如:「他深怕狗儿跑了,紧抓著索头不松手。」
2.南北朝时,北朝人编发为辫,状似绳索,南朝人讥诋其为「索头」。也称为「索头虏」、「索虏」。
分類:北方民族
《國語辭典》:寇虏(寇虜)  拼音:kòu lǔ
盗贼或敌人。《墨子。号令》:「诸取当者,必取寇虏,乃听之。」唐。张说〈为魏元忠作祭石岭战亡兵士文〉:「与我王卒,保界并土;如何不吊,罹此寇虏。」
分類:盗贼敌人
《漢語大詞典》:遗虏(遺虜)
犹残敌。魏书·匈奴刘聪等传序:“唯夫 穷髮 遗虏,未拔根株;徼垂残狡,尚餘栽蘖。” 宋 曾巩 《秋日感事示介甫》诗:“沙磧有遗虏,旌旗多远行。” 宋 陆游 《次韵子长题吴太尉云山亭》:“文雅风流虽可爱, 关中 遗虏要人平。”
分類:残敌
《漢語大詞典》:齐虏(齊虜)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载 汉高祖 刘邦 发兵击 匈奴 , 齐 人 刘敬 以为不可。 高祖 怒,骂 刘敬 曰:“ 齐 虏!以口舌得官,今迺妄言沮吾军。”后人诗文中因以“齐虏”指 刘敬 。 元 戴表元 《〈齐东野语〉序》:“故 庄周 目《齐谐》为滑稽, 汉高 责 齐 虏以口舌。”
《國語辭典》:虏获(虜獲)  拼音:lǔ huò
捉到。如:「此次战役计虏获敌军三百人。」
分類:俘获
《漢語大詞典》:仇虏(仇虜)
指被俘的敌手。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朝为仇虏,夕为上将。”
分類:被俘敌手
《國語辭典》:守钱虏(守錢虜)  拼音:shǒu qián lǔ
财多而吝啬的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也称为「看钱奴」。
《漢語大詞典》:雠虏(讎虜)
(1).被俘的敌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任贤:“朕拔卿於讎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諫。”
(2).敌寇。 宋 叶适 《代人上书》:“内可以安国家,外可以灭讎虏。”
《漢語大詞典》:臣虏(臣虜)
(1).臣仆,俘虏。韩非子·五蠹:“ 禹 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脛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於此矣。”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 沉 腰 潘 鬢消磨。”
(2).奴役。《后汉书·仲长统传》:“夫或曾为我之尊长矣,或曾与我为等儕矣,或曾臣虏我矣,或曾执囚我矣。”
《漢語大詞典》:虏酒(虜酒)
旧称北方民族所酿的酒。 唐 高适 《营州歌》:“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之十一:“破除万事无过酒,虏酒千杯不醉人。” 明 戚继光 《盘山绝顶》诗:“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漢語大詞典》:汉虏(漢虜)
被俘的汉族人。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十二为 真 虏、 汉 虏及外镇投充新旧家丁本身,并所生幼子,先年俱不当差,近年同军士二三岁幼丁多有派顶赔粮田地。”
《漢語大詞典》:猾虏(猾虜)
奸狡的敌人。对敌方的蔑称。 宋 陆游 《送张野夫寺丞牧滁州》诗:“逋诛猾虏入槛车,北风吹乾草头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况 备 ( 刘备 )又非人望之所归, 周瑜 以梟雄目之…… 孙权 以猾虏呼之, 亮 独何见而委身焉。”
《漢語大詞典》:穷虏(窮虜)
犹言亡国奴。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昔者, 越国 遁弃宗庙,身为穷虏,耻闻天下。”
《漢語大詞典》:獯虏(獯虜)
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文选·王粲〈从军诗〉》:“一举灭 獯 虏,再举服 羌 夷。”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 獯鬻 , 尧 时 匈奴 号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阳给事诔》:“ 獯 虏閒衅,劘剥 司 兖 。” 唐 李益 《从军有苦乐行》:“北逐驱 獯 虏,西临復旧疆。”参见“ 獯鬻 ”。
《國語辭典》:獯鬻  拼音:xūn yù
匈奴于夏朝时的名称。参见「匈奴」条。
《漢語大詞典》:避虏(避虜)
犹避寇。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初,避虏入 潁阳 ,凡先世奇玩悉弃之,独负枕以行,虏势逼,亦弃於山谷中。” 宋 俞文豹 《吹剑续录》:“ 靖康 初,九祖 秀秀 避虏其中,时大雪新霽,四望林壑,如在玉山璚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