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林薮(林藪)  拼音:lín sǒu
1.草木茂盛的地方。《管子。立政》:「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
2.事物聚集的地方。《文选。班固。典引》:「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肴覈仁谊之林薮。」
3.山野间隐居的地方。《文选。石崇。思归引序》:「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之别业。」
《國語辭典》:渊薮(淵藪)  拼音:yuān sǒu
渊,鱼所居之处。薮,兽所聚之处。渊薮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后汉书。卷二六。伏湛传》:「智略谋虑,朝之渊薮。」
《國語辭典》:薮泽(藪澤)  拼音:sǒu zé
水流汇聚的地方。比喻人物荟聚之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风流薮泽》:「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兼每年新进士以红笺名纸,游谒其中,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
《漢語大詞典》:山薮(山藪)
(1).山深林密的地方。《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 汉 马融 《广成颂》:“乃储精山藪,歷思河泽。”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鸟兽以山藪为家,而豢养於樊笼之中,非其情也。”
(2).山林与湖泽。后汉书·梁冀传:“多拓林苑,禁同王家,包含山藪,远带丘荒,周旋封域,殆将千里。”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大雅含弘,量苞山藪。” 张铣 注:“言量度广远,可以苞括山藪。”
(3).犹言山野草莽。与“朝廷”、“廊庙”相对。后汉书·谢弼传:“臣山藪顽闇,未达国典。”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既已西渡,尽封还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唯陛下听野人山藪之愿,使一老者得尽微命。”南齐书·明僧绍传:“山藪之人,政当凿坏以遁,若辞不获命,便当依 戴公 故事耳。”
《漢語大詞典》:郊薮(郊藪)
郊野草泽之地。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凤皇在列树,騏驎在郊藪,羣生庶物,莫不被泽。”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 列子 终於 郑 ,今墓在郊藪。” 明 刘基 《送陈庭学之成都卫照磨任》诗之二:“凤凰麒麟在郊藪,川后岳灵俱效职。” 周咏 《杂诗》:“荆棘满中原,麟凤絶郊藪。”
《漢語大詞典》:岩薮(巖藪)
(1).山泽;山野。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某虽在巖藪之间,闻之不觉废书而起。”
(2).谓在野不仕。 明 张居正 《徐存斋七十寿序》:“故庙廊亦仁,巖藪亦仁,匹夫匹妇与被其泽亦仁,一介不以取予亦仁,故常寿。”
《國語辭典》:斗薮(斗藪)  拼音:dǒu sǒu
涤除烦恼。《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唐。李善。注:「天竺言头陀,此言斗薮,斗薮烦恼,故言头陀。」唐。皮日休 寺钟暝诗:「百缘斗薮无尘土,寸地章煌欲布金。」也作「抖擞」。
《漢語大詞典》:逃薮(逃藪)
逃亡者集聚的偏僻地方。 陈毅 《过淀山湖》诗:“解放以前此逃藪,抗 日 曾是游击区。”参见“ 逋逃藪 ”。
《國語辭典》:逋逃薮(逋逃藪)  拼音:bū táo sǒu
罪犯逃亡时躲藏的巢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刘孝标注引《晋阳秋》:「而峻拥兵近甸,为逋逃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了个轻浮险诈逋逃薮。」
分類:逃亡者
《漢語大詞典》:泽薮(澤藪)
大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山镇曰 会稽 ,其泽藪曰 具区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瓠河 又左逕 雷泽 北,其泽藪在 大城阳县 故城西北十餘里。” 明 沈璟 《义侠记·遘难》:“玄墓 洞庭 ,虎阜 天池 ,泽藪 具区 弘开。”
分類:泽薮大泽
《國語辭典》:逋逃薮(逋逃藪)  拼音:bū táo sǒu
罪犯逃亡时躲藏的巢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刘孝标注引《晋阳秋》:「而峻拥兵近甸,为逋逃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了个轻浮险诈逋逃薮。」
分類:逃亡者
《國語辭典》:盗薮(盜藪)  拼音:dào sǒu
强盗贼匪聚集的地方。
分類:强盗聚集
《漢語大詞典》:幽薮(幽藪)
僻静的草泽。《后汉书·张楷传》:“轻贵乐贱,窜跡幽藪,高志确然,独拔羣俗。” 晋 张协 《杂诗》:“结宇穷冈曲,耦耕幽藪阴。”
分類:僻静草泽
《國語辭典》:利薮(利藪)  拼音:lì sǒu
财富之所聚。《清史稿。卷三○三。列传。孙嘉淦》:「今以日用饮食之故,官吏兵役以私酿为利薮,百姓弱者失业,强者犯令,盐枭未靖,酒枭复起,天下骚然,殊非政体。」《儒林外史》第八回:「务在安辑,与民休息。至于处处利薮,也绝不耐烦去搜剔他。」
《漢語大詞典》:窭薮(窶藪)
浅薄。 清 钱谦益 《渡淮闻何三季穆之讣》诗:“斯言吾亦赘,君其笑窶藪。”
分類:浅薄
《漢語大詞典》:逋薮(逋藪)
犹言逋逃薮。《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专成逋藪。” 唐 席豫 《唐故朝请大夫吏部郎中杨府君碑铭》:“稼穡之地,半为荒畴;桑榆之人,多在逋藪。”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李中丞:“抚 粤 时,海盗充斥,边民为之逋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