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蠡壳
贝类的壳。加工成透明薄片,可装窗格。 清 黄景仁 《夜起》诗:“鱼鳞云断天凝黛,蠡壳窗稀月逗梭。”
《國語辭典》:钿螺(鈿螺)  拼音:diàn luó
用各种贝壳镶成的饰物。元。尹廷高〈车中作古乐府〉:「蟠螭金函五色毯,钿螺椅子象牙床。」
《漢語大詞典》:银箔(銀箔)
亦作“ 银薄 ”。 白银捶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器物。古代也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入药只用银箔,易细,若用水银盐消製者,反有毒矣。”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银膏﹝集解﹞引 苏恭 曰:“其法用白锡和银薄及水银合成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红花:“其子煎压出油,或以银箔贴扇面,用此油一刷,火上照乾,立成金色。” 闻一多 《红烛·志愿》:“银箔似的溪面一意地要板平他那难看的皱纹。”
《漢語大詞典》:鍱腹
以铜铁薄片包裹腹部,以防智慧外溢。 唐 于志宁 《〈大唐西域记〉序》:“迺於 轘辕 之地,先摧鍱腹之夸。” 季羡林 等校注:“佛教传説有 萨遮祇 尼犍子外道自夸其腹中容纳一切智慧,恐其破裂,以铜鍱鍱腹保护之。”参阅大智度论卷二十六。
《國語辭典》:鳞片(鱗片)  拼音:lín piàn
覆在鱼类或爬虫类身体表面的小薄片,具有保护躯体的功能。
《國語辭典》:明瓦  拼音:míng wǎ
以蛎壳磨成半透明的薄片。中国古代尚无玻璃前,多用明瓦夹以竹片,嵌于窗间,以代替玻璃。《红楼梦》第四五回:「不相干,是明瓦的,不怕雨。」
《國語辭典》:薄耆  拼音:bó qí
以兽类背脊上的肉切成的薄片。汉。枚乘〈七发〉:「薄耆之炙,鲜鲤之鲙。」
《國語辭典》:明胶(明膠)  拼音:míng jiāo
一种由动物的皮、骨等炼制成的蛋白质有机物。白色或淡黄色的薄片或颗粒,半透明,易溶解于热水中。用途很广,如鱼肝油丸或其他丸药外部的胶囊就是以明胶为原料,或用作止血剂、工业用黏合剂、照相感光材料及食物添加剂。
《國語辭典》:肉脯  拼音:ròu fǔ
1.用肉类焙乾制成的丝绒状食品。如:「猪肉脯」、「牛肉脯」。《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曹真》:「初不知乏粮,甚怀踧踖。令致米一百斛,并肉脯、盐豉、大豆。」
2.人体。《南史。卷三二。列传。张邵》:「于海中遇风,终无惧色。方咏曰:『乾鱼自可还其本乡,肉脯复何为者哉!』」
《國語辭典》:羊皮纸(羊皮紙)  拼音:yáng pí zhǐ
一种以兽皮制成半透明若羊皮状的纸。通常多指仿羊皮纸。将未加黏料的纸,浸在硫酸的淡液中而成。质地坚韧而柔软,且不透水,可供做文书及包裹用。
《國語辭典》:鱼片(魚片)  拼音:yú piàn
片状的鱼肉。如:「生鱼片」、「鱼片汤」。
《國語辭典》:切片  拼音:qiē piàn
1.切成片状的物品。如:「猪肉切片」。
2.将生物或矿物的组织切成厚度仅数微米的薄片,使光线可以透过,以利显微镜观察其微细构造。英文为section。
3.切成薄片的生物组织。常以染色处理,以利显微镜观察。
《漢語大詞典》:铜蓝(銅藍)
矿物名。亦称“ 铜靛 ”。呈细薄片状,性脆,稍具弹性。通常多以粉末状和被膜出现。靛蓝色,条痕灰色至黑色。产于铜矿床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中,为炼铜主要原料之一。
《國語辭典》:表盘(表盤)  拼音:biǎo pán
各种仪表、钟表上的刻度盘,上面具有表示度数、时间等的数字或符号。
《國語辭典》:篾片  拼音:miè piàn
旧时豪富人家专事帮閒凑趣的门客。《文明小史》第五七回:「等他花几个,我乐得夹在里头快乐逍遥?主意打定,便做起篾片来。」也称为「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