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议疏(議疏)
犹义疏。疏解经籍的著作。议,通“ 义 ”。
《隋书·经籍志一》:“ 炫 因序其得丧,述其议疏,讲於人间,渐闻朝廷,后遂著令,与 郑氏 并立。”
《漢語大詞典》:批尾
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 清
黄宗羲 《〈天岳禅师诗集〉序》:“不知先贤之学,如百川灌海,以异而同,而依傍集注,妄生议论,认场屋为两廡,年来遂有批尾之学。” 清
黄宗羲 《〈马虞卿制义〉序》:“黠者从而张皇其间,寱语狂吠,发为时文之批尾。面墙之士子,遂以批尾为学。”
《国语辞典》:宝钥(宝钥) 拼音:bǎo yào
最宝贵的钥匙。比喻能解决文深旨奥的学术著作。如道学有《秘藏宝钥》一书。
《漢語大詞典》:正订(正訂)
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执事疑 愈 ,深合鄙意,盖於 愈 文,多所正订,故略述私意如此。”
《漢語大詞典》:毫笺(毫箋)
毛笔和精美的纸张。借指诗文著作。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观》:“ 黄陶菴 之深於譬证, 唐荆川 之熟於歷史, 归震川 之原於《六经》,洵令毫笺生色。”参见“ 毫素 ”。
《國語辭典》:毫素 拼音:háo sù
笔和纸。也称为「毫楮」、「豪素」。
《國語辭典》:标点(標點) 拼音:biāo diǎn
1.圈点句读的符号。《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八。何基传》:「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
2.在文字中标上圈点。如:「文章如不标点,就不容易使人瞭解。」
《漢語大詞典》:雅诂(雅詁)
(1).犹训诂。
《南史·刘之遴传》:“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音释义,以助雅詁,而今本无此卷也。”
(2).指训诂著作。 章炳麟
《文学说例》:“顷岁以来,渐为进步发见之代,常语简单,有待铸造。然寻检雅詁,废语多有可用为新语者。”
《漢語大詞典》:盖酱(蓋醬)
犹覆瓿。比喻自己的著作价值不高。多用作谦词。 唐
颜真卿 :“近作一
《文殊师利菩萨碑》,但欲发扬主上圣意,盖不近文律耳。今奉呈,充盖酱之用,可乎?”参见“ 覆瓿 ”。
《國語辭典》:覆瓿 拼音:fù pǒu
汉扬雄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刘歆观之,告诉扬雄,天下学者尚不能通晓《易经》,又如何能了解太玄,恐怕后人要拿来盖酱缸。典出《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后比喻论著不受人重视。清。
王鹏运 词:「文章事,覆瓿代薪朝暮,新声那辨钟缶?」也作「覆酱瓿」。
《漢語大詞典》:覆瓶
喻著作毫无价值,不被重视。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绪言:“编中往往多载法律、章程、演説、论文等,连编累牘,毫无趣味……其有不喜政谈者乎,则以兹覆瓶焉可也。”参见“ 覆酱瓿 ”。
《國語辭典》:覆酱瓿(覆醬瓿) 拼音:fù jiàng pǒu
比喻论著不受人重视。参见「覆瓿」条。清。
黄遵宪 诗之三:「但念废弃后,巧拙同泯泯,欲求覆酱瓿,已难拾灰烬。」
《漢語大詞典》:高制(高製)
对别人著作的敬称。 南朝 陈
徐陵 :“争造蓬门,请观高製。”
《漢語大詞典》:大着(大著)
(1).官名。 三国 魏明帝 太和 中始设著作郎,掌修国史。 晋 代称著作郎为大著作郎, 宋 人称为大著。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独 晋 人谓著作郎为大著作,
《职官志》亦然。今称著作郎曰大著,觕有据依。”
(2).对他人著作的尊称。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大著精妙无伦,佩伏佩伏。” 鲁迅
《书信集·致陈光尧》:“蒙惠书并眎大著,浩如河汉,拜服之至。”
《漢語大詞典》:巨构(巨構)
(1).指高大的建筑。 元
袁桷 诗:“巨构千础承,珍裘百狐聚。”
(2).指大部头著作。 金性尧
《醒世姻缘传作者非蒲松龄说》:“
《醒世姻缘传》多至一百万字……又如何有此精力和时间来完成这部巨构?”
《國語辭典》:讲话(講話) 拼音:jiǎng huà
1.说话、谈话。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2.一种各篇完整独立,但主题相同的著作。通常是某人的演讲稿或授课底稿。如:「文学讲话」。
《國語辭典》:史鉴(史鑑) 拼音:shǐ jiàn
史,史记。鉴,通鉴。司马迁的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史书二大代表作品,故以史鉴泛指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他从小颇看史鉴,晓得有此一种法术。」《红楼梦》第五一回:「这两首虽于史鉴上无考,咱们虽不曾看这些外传,不知底里,难道咱们连两本戏也没见过不成!」
《漢語大詞典》:述撰(述譔)
亦作“ 述譔 ”。 撰述;著作。 清
孙枝蔚 《客金陵一月将归维扬留别周雪客》诗:“公子况玅年,所期富述撰。” 清
王韬 《送西儒理雅各回国序》:“览者已叹为西儒述譔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