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6,分5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花教
普门品
现象
师子床
大愿力
法云地
劫初铃
三大士
仁尊
月天子
十三科
胁士
无量心
慧雨
镫王
《国语辞典》:花教  拼音:huā jiào
西藏佛教宗派萨迦派的俗称。因此派寺院围墙涂有红、白、黑三色分别象徵文殊、观音、金刚手菩萨,故而得名。
《国语辞典》:普门品(普门品)  拼音:pǔ mén pǐn
书名。为《妙法莲华经》中的一品,全名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内容主要叙述佛陀解释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缘由,宣说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能除一切苦恼的不可思议力量,及观世音菩萨如何以三十二种形相,为众生方便说法等事。自晋竺法护汉译以来,即普受信仰,成为中国佛教徒最常课诵的经典之一。现在一般流通的本子,皆取鸠摩罗什翻译的长行及隋阇那崛多的偈文合并刊行。也称为「观音经」。
《國語辭典》:现象(現象)  拼音:xiàn xiàng
1.知识论上指我们认识外在事物,由于有主观的先天概念加入其中,故所认识者只是现象,而非物的自体。
2.通称事实的状态。如:「社会繁荣,是工商业发达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师子床(師子牀)
(1).狮子床。佛教中菩萨的坐席。《维摩经·香积佛品》:“ 维摩詰 即化为九万师子牀,严好如前,诸菩萨皆坐讫。”
(2).泛指殿堂中央尊者或参禅者的坐席。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宫室:“君王朝座,弥復高广,珠璣间错,谓师子牀。”
(3).指一般的坐卧之具。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牀。”
《漢語大詞典》:大愿力(大願力)
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的广大誓愿力。 唐 法藏 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四:“菩萨如是,以大愿力,下明发起胜利。”参见“ 五力 ”
《漢語大詞典》:五力
(1).佛教语。五种力。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概念。由于信等五根的增长所产生的五种能破除障碍,得到解脱的力量,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和慧力。 南朝 梁 王僧儒 《中寺碑》:“情尘莫捨,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寔开五力。” 唐 李邕 《东林寺碑序》:“结跏一心,开示五力。” 明 李贽 《又与从吾孝廉》:“彼真正具五力者,向三界中作如意事,入魔王侣为魔王伴,全不觉知是魔与佛也。”参阅大智度论卷十九。
(2).佛教语。五种力。指定力、通力、借识力、大愿力和法威德力。此五种力“不可思议”、“不能遮止”,故谓五力不可到。 宋 延寿 宗镜录卷四八:“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愿力,五法威德力。”
(3).佛教语。五种力。五种扰乱修行的魔力。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八之三:“《增一》二十七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参见“ 五尘 ”。
《漢語大詞典》:法云地(法雲地)
佛教语。大乘菩萨修行的第十个阶位。此位成就“大法智”,具足无边功德,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华严经·十地品》:“如 须弥卢山王 纯宝所成大威德,诸天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法云地,亦復如是。” 唐 王维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寒空法云地,秋色浄居天。”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
《漢語大詞典》:劫初铃(劫初鈴)
亦作“刼初铃”。 佛教传说成劫之初 善顺菩萨 所拾之阎浮金铃。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诗:“囊中收得刼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 任渊 等注:“《寳积经》云: 善顺菩萨 得刧初时阎浮金铃,於四衢中高声言:‘此舍卫中谁最贫穷,当以此铃而施与。’时有耆旧 最胜 长者云:‘我於此城最为贫穷,可施与我。’菩萨曰:‘汝非贫者,有 波斯匿王 最为贫者,而施与之。今齎此铃愿以相奉。’復説偈言:‘若人多贪求,积财无厌足,如是狂乱者,名为最贫人。’”
分類:佛教菩萨
《漢語大詞典》:三大士
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 观音菩萨 、 文殊菩萨 、 普贤菩萨 为三大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京师敕建寺:“其后垒石为三山,以奉西方三大士,盖像 普陀 、 清凉 、 峨眉 ,凡佔地四顷有奇。”
《国语辞典》:仁尊  拼音:rén zūn
佛教用语。指菩萨。《长阿含经》卷一:「仁尊处母胎,其母无恼患。」《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卷上》:「龙首问曰:『云何濡首仁尊于今分卫想未断耶?』」
《漢語大詞典》:月天子
省称“月天”。 月宫的天子。佛经谓为 大势至菩萨 的化身。 隋 吉藏 《法华经义疏》卷一:“復有名 月天子 者。注解云: 帝释 辅臣也。有人云, 月天子 即 月天 也……復有经云, 观世音 名 寳意 ,作 日天子 : 大势至 名 寳吉祥 ,作 月天子 。”法苑珠林卷七引起世经:“佛告比丘, 月天子 宫殿纵广正等四十九由旬,四面垣墙,七寳所成……彼 月天子 身分光明照彼青輦,其輦光明照月宫殿,宫殿光照四大洲。彼 月天子 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 月天 名千光明,亦復名为凉冷光明。”
《漢語大詞典》:十三科
(1). 宋 元 明 时中医分科。 宋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 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漢語大詞典》:胁士(脅士)
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菩萨常在佛左右,辅佐宣化,故称“胁士”。如 文殊 、 普贤 二菩萨,为 释迦佛 之胁士; 观音 、 势至 二菩萨,为 阿弥陀佛 之胁士; 日光 、 月光 二菩萨,为 药师佛 之胁士。小乘佛教则以 大迦叶 、 阿难 为 释迦佛 的胁士。
《漢語大詞典》:无量心(無量心)
佛教语。指佛菩萨普度无量众生而应具有的精神。计有四种,即:给众生欢乐为慈无量心;救众生于苦难为悲无量心;见众生离苦得乐而喜,为喜无量心,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为舍无量心。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昔者大师判八教曰: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自初禪、四禪、四无量心,展转至於师子奋迅三昧,渐也。”
《漢語大詞典》:慧雨
佛教语。谓佛菩萨普济众生,如雨之润泽万物。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广信侯书》:“闻慧雨滂流,喜跃充遍,徒挹悬河,无伸承稟。”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慧雨方霤,禪枝独春。”《再生缘》第六四回:“香花散玉登民岸,慧雨垂天度世人。”
《漢語大詞典》:镫王(鐙王)
佛教菩萨名。即 须弥灯王 。语本《维摩经·不思议品》:“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 须弥相 ,其佛号 须弥灯王 ,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庶 鐙王 之赠席,想 香积 之惠餐。”自注:“ 鐙王 、 香积 ,事出《维摩经》。”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螟蛉有子,蜾臝负之。况在神明理廕寳积之盖,昇 鐙王 之座,何为无期?”
分類:佛教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