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兰荪(蘭蓀)  拼音:lán sūn
1.一种香草。《文选。沈约。和谢宣城诗》:「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荪。」唐。卢照邻三月曲水宴得尊字〉诗:「长怀去城市,高咏狎兰荪。」也称为「兰孙」。
2.比喻具美德的贤士。《旧唐书。卷一七七。崔慎由传》:「挺松筠之贞姿,服兰荪之懿行。」
《國語辭典》:芝兰玉树(芝蘭玉樹)  拼音:zhī lán yù shù
比喻优秀的子弟。语出《晋书。卷七九。谢安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用作对别人子弟的赞美词。《再生缘》卷一:「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
分類:子弟优秀
《漢語大詞典》:昌阳(昌陽)
菖蒲别名。昌,通“ 菖 ”。 唐 韩愈 《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詰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按,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认为昌阳、昌蒲是二物,自 韩愈 谓“昌阳引年”,作为一物,其后 宋 代《圣济总录》即承其说,以昌阳为昌蒲别名。吕氏春秋谓冬至后五十七日,昌蒲始生。据此,昌蒲得名昌阳,以其得阳气而昌盛。参阅吕氏春秋·任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参见“ 昌蒲 ”。
分類:菖蒲二物
《漢語大詞典》:昌蒲
即菖蒲。昌,通“ 菖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呈剑形,夏天开花,淡黄色,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中医用做健胃剂,外用可以治牙痛、齿龈出血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穹穷昌蒲,江离麋芜,诸蔗猼且。”按,《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菖蒲”。
《漢語大詞典》:昌蒲
即菖蒲。昌,通“ 菖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呈剑形,夏天开花,淡黄色,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中医用做健胃剂,外用可以治牙痛、齿龈出血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穹穷昌蒲,江离麋芜,诸蔗猼且。”按,《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菖蒲”。
《漢語大詞典》:溪荪(溪蓀)
菖蒲的别名。生於溪涧,故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摭层岭之细辛,拔幽涧之溪蓀。”旧唐书·李训等传论:“但虑为蚤蝨而採溪蓀,翻获螾蜓之患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白昌:“此即今池泽所生菖蒲,叶无剑脊,根肥白而节疏慢,故谓之白昌。古人以根为菹食,谓之昌本,亦曰昌歜, 文王 好食之。其生溪涧者,名溪蓀。”
分類:菖蒲溪涧
《漢語大詞典》:昌九
指菖蒲。昌,通“ 菖 ”。 宋 陶谷 清异录·昌九:“ 宜春 太守 虞杲 ,郡斋植菖蒲五槛,次子梦髯翁自号 昌九 ,言:‘愿赐保养。’”
分類:菖蒲
《漢語大詞典》:香节(香節)
菖蒲的别称。 宋 朱松 《度芙蓉岭》诗:“何当饵香节,浄洗心眼肉。”
分類:菖蒲
《漢語大詞典》:昌羊
菖蒲。昌,通“ 菖 ”。《淮南子·说林训》:“昌羊去蚤蝨而来蛉穷,除小害而致大贼,欲小快而害大利。” 高诱 注:“昌羊,昌蒲。”
分類:菖蒲
《漢語大詞典》:绿剑真人(緑劍真人)
菖蒲之别名。见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
分類:菖蒲
《漢語大詞典》:水宿
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后汉书·崔駰传》:“阴事终而水宿藏。” 李贤 注:“水宿谓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也。”国语·周语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析木之分歷建星及牵牛皆水宿,言得水类。”
《漢語大詞典》:泛酒(汎酒)
亦作“泛酒”。
(1).古代风俗。每逢三月三日,宴饮于环曲的水渠旁,浮酒杯于水上,任其飘流,停则取饮,相与为乐,谓之“汎酒”。 晋 束晳 《三日曲水对》:“昔 周公 城 洛邑 ,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参见“ 流觴曲水 ”。
(2).古人用于重阳或端午宴饮的酒,多以菖蒲或菊花等浸泡,因称“汎酒”。 前蜀 韦庄 《庭前菊》诗:“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 龙山 泛酒来。” 唐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明 杨慎 《渔家傲》词:“摘得金英来泛酒,西山爽气当窗牖,鬢插茱萸歌献寿。”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以菖蒲泛酒(俗间在酒中对以雄黄),不仅要保持身体的清洁,还要争取内心的芬芳。”
《國語辭典》:流觞曲水(流觴曲水)  拼音:liú shāng qū shuǐ
古人依修禊的习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在水边盥洗,藉以驱邪。后来参加者坐在曲折环绕的水流旁,在上游放酒杯,任它顺水流下,停在何处,则由某人取酒杯而饮。晋。王羲之 兰亭诗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漢語大詞典》: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國語辭典》:蒲节(蒲節)  拼音:pú jié
端午节的别名。参见「端午节」条。因悬挂菖蒲于门上避邪,还要喝菖蒲酒避瘟疫之气,故称为「蒲节」。《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四月乃是麦秋,端午却为蒲节。」
《國語辭典》:蒲剑(蒲劍)  拼音:pú jiàn
天南星科「白菖」的别名,也称为「水菖蒲」。参见「白菖」条。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菖蒲、艾子》:「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漢語大詞典》:九节蒲(九節蒲)
药草名。菖蒲的一种。茎节密,每寸达九节以上,故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菖蒲生须得石上,一寸九节已上,紫花者尤善也。” 明 李东阳 《次李白洲留别韵》之一:“家贫尚有千头桔,身健何须九节蒲。”
《漢語大詞典》:菖歜
用菖蒲根切制成的腌制品。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端阳游赏》:“菰黍连菖歜,琼彝倒玉舟。” 清 周亮工 《追报亡友黄汉臣书》:“若谬许声气于 亮 ,有菖歜之嗜者,启予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