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寒温(寒溫)  拼音:hán wēn
1.冷暖。《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苟目能辩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温者,将皆以脩絜为讳恶。」
2.见面时彼此问候生活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等的应酬话。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红楼梦》第九二回:「彼此相见,叙些寒温。」也作「寒暄」、「暄凉」。
《國語辭典》:行药(行藥)  拼音:xíng yào
魏晋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药后,须行走使药力散发开来,故称为「行药」。也作「行散」。
《國語辭典》:行散  拼音:xíng sàn
1.魏晋南北朝人好服五石散,服后须行走以宣泄药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也作「行药」。
2.散步。清。陈维崧 雨淋铃。斜阳城阙词:「斜阳城阙,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3.施药治病。《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安子青囊艺最精,山东行散有声名。」
《漢語大詞典》:行散
谓施药治病。散,散剂。《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安子 青囊艺最精, 山东 行散有声名。人夸脉得 仓公 妙,自负丹如 蓟子 成。”
《國語辭典》:寒热(寒熱)  拼音:hán rè
中医指人身有病时,时冷时热的症状。
《國語辭典》:寒温(寒溫)  拼音:hán wēn
1.冷暖。《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苟目能辩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温者,将皆以脩絜为讳恶。」
2.见面时彼此问候生活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等的应酬话。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红楼梦》第九二回:「彼此相见,叙些寒温。」也作「寒暄」、「暄凉」。
《國語辭典》:精悍  拼音:jīng hàn
精明强悍。《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郭解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國語辭典》:攻伐  拼音:gōng fā
攻打讨伐。《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李克用见那诏书不从起兵之请,终郁郁不平,便有攻伐朱全忠的意。」
《漢語大詞典》:劲利(勁利)
(1).坚固锐利。尹文子·大道下:“农桑以时,仓廪充实,兵甲劲利,封疆修理,强国也。”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山川之险,易守也;劲利之器,易用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物部一》:“其(指豪猪)毛半白半黑,劲利如矢,能激以射人。”
(2).形容书法雄健流利。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又启》:“按此卷是 右军 书者,惟有八条。前《乐毅论》书,乃极劲利。”
(3).谓药性猛烈而利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大黄﹝集解﹞引 陶弘景 曰:“此药至劲利,粗者便不中服。”
《漢語大詞典》:峻削
(1).陡峭。 唐 李邕 《石赋》:“峻削标表,汗漫仪状。”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两崖峻削,捫壁往,忽洞开如门。”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
(2).指药性猛烈。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谓其滞食也,而投峻削之剂以攻之。”
《国语辞典》:四性  拼音:sì xìng
中医上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药性的温热寒凉是相对于病症中的寒性病症及热性病症而言的。能够治疗热性病症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连属寒性,可治热病泻痢;能够治疗寒性病症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属热性,能治因大汗而阳气衰竭、四肢寒冷等。
分类:中医药性
《漢語大詞典》:药毒(藥毒)
(1).药性暴烈。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唐 孔颖达 疏:“至若服药不使人瞑眩愤乱,则其疾不得瘳愈,言药毒乃得除病。”
(2).药物内含有的毒素。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许悼公 疾疟,饮药毒而死,太子 止 自责不尝药。”
《國語辭典》:燥热(燥熱)  拼音:zào rè
热而乾燥。如:「天气燥热」。
《漢語大詞典》:刚齐(剛齊)
药性猛烈的药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
《漢語大詞典》:药引(藥引)
中药方剂中附加的药味,能调节药性,增强药效。 鲁迅 《〈呐喊〉自序》:“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柔齐(柔齊)
药性平和的方剂。齐,“ 剂 ”的古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
《漢語大詞典》:柔汤(柔湯)
药性温和的汤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建 病得之好持重……臣 意 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
《漢語大詞典》:躁药(躁藥)
药性燥热的药。通称热药。躁,通“ 燥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然柏沥、芥子,并是躁药,其徧体患疥者,宜歷落班駮以渐涂之,待差更涂餘处。一日之中顿涂徧体,则无不死。”躁,一本作“ 燥 ”。
分類:药性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