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涂白(塗白)
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白涂剂用石灰、食盐、动植物油、杀菌杀虫药剂和水等配成。可防止树干被日灼、寒冻以及保护其伤口,防止病虫害。
《國語辭典》:催芽  拼音:cuī yá
用特殊方法使种子、枝条等提前发芽。
《漢語大詞典》:刚齐(剛齊)
药性猛烈的药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
《漢語大詞典》:平药(平藥)
平和的药剂。周书·艺术传·姚僧垣:“ 梁元帝 尝有心腹疾,乃召诸医议治疗之方。咸谓至尊至贵,不可轻脱,宜用平药,可渐宣通。”
分類:平和药剂
《國語辭典》:毒剂(毒劑)  拼音:dú jì
带有毒性的化学战剂。
《漢語大詞典》:腊剂(臘劑)
腊月所制的药剂。 宋 陆游 《过林黄中食柑子有感学宛陵先生体》诗:“药分腊剂香,茶泛春芽白。”
《国语辞典》:合剂(合剂)  拼音:hé jì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剂合在一起,成为复方。如柴平汤为小柴胡汤与平味散的合剂,可治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國語辭典》:包衣  拼音:bāo yī
奴隶、奴仆。译自满州语。清未入关前,凡所获各部落俘虏,均编为包衣,分属八旗。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隶属内务府,充骁骑、护军、前锋等营兵卒。属下五旗则分隶王府,为私家的世仆。
《國語辭典》:通剂(通劑)  拼音:tōng jì
中医指通利的方剂。可祛除水饮留滞,气血郁滞,通利乳汁。常用的通剂有十枣汤、涌泉散等。
《漢語大詞典》:猛剂(猛劑)
效力强烈的药剂。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漢語大詞典》:秘剂(祕劑)
秘传的药剂。新唐书·郝处俊传:“昔先帝詔浮屠 那罗邇娑寐 ,案其方书为祕剂,取灵蘤怪石,歷岁乃能就。”
分類:秘传药剂
《漢語大詞典》:峻剂(峻劑)
猛烈的药剂。 清 徐世溥 《答黄商侯论保举书》:“主人惊惧不顾,而骤服峻剂。”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今鸦片之貽害於内地,如病人经络之间久为外邪缠扰,常药既不足以胜病,则攻破之峻剂,亦有时不能不用也。”
分類:猛烈药剂
《国语辞典》:止痛药(止痛药)  拼音:zhǐ tòng yào
抑制各种疼痛的药剂。如:「牙齿若痛得很厉害,就把这些止痛药吃了。」
《国语辞典》:止血剂(止血剂)  拼音:zhǐ xiě jì
为抑制伤口出血而使用的药剂,常用于外科手术中。
《漢語大詞典》:制剂(製劑)
根据处方,并按一定操作规程将药物加工制成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