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冲坚陷阵(冲坚陷阵)  拼音:chōng jiān xiàn zhèn
深入敌方阵地向敌人攻击。形容英勇作战。《梁书。卷九。曹景宗传》:「景宗为偏将,每冲坚陷阵,辄有斩获。」也作「冲锋陷阵」。
《国语辞典》:陆军节(陆军节)  拼音:lù jūn jié
民国三十六年,国民政府为纪念陆军在八年抗战中英勇作战的精神,遂订定七月七日抗战开始之日为「陆军节」。至四十四年,并入九三军人节举行纪念。
《漢語大詞典》:革命英雄主义(革命英雄主義)
代表先进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勇于向社会上的反动、守旧势力作英勇斗争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种表现。是革命战士的行为准则。 朱德 《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为忧,以革命之乐为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事业奋斗……因而革命的英雄主义,必然是群众的英雄主义。”
《漢語大詞典》:独胆英雄(獨膽英雄)
指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以少胜多的杰出人物。 巴金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还想到 陈三 ,那个在五次战役中坚守 临津江 北岸某山头的独胆英雄。” 华山 《英雄的十月》:“在突出的海岸一角,独胆英雄们歼灭了十倍于己的敌人。”
《漢語大詞典》:登锋陷阵(登鋒陷陣)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國語辭典》:强将手下无弱兵(強將手下無弱兵)  拼音: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
(谚语)勇猛的将领所率领的士兵没有胆怯退缩者。比喻强者手下没有怯弱之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真正俗语说得不错:『强将手下无弱兵』。安水心先生的世兄既有乃翁的那等酒量,岂没有乃翁那等胸襟?」也作「强将之下无弱兵」。
《國語辭典》:前赴后继(前赴後繼)  拼音:qián fù hòu jì
前面的人奋勇向前,后面的人紧随在后。形容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如:「这件工程十分艰钜,所有工作人员都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终于如期通车了。」
《漢語大詞典》:艰苦奋斗
不怕艰难困苦,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
《國語辭典》:马革裹尸(馬革裹屍)  拼音:mǎ gé guǒ shī
语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列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效命沙场。宋。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也作「裹尸马革」。
《國語辭典》:民族英雄  拼音:mín zú yīng xióng
保卫自己民族的利益和自由,而英勇抵抗外族侵略的人。如岳飞、郑成功等人。
《國語辭典》:临危不挠(臨危不撓)  拼音:lín wéi bù náo
遇到危难时能坚定意志,不屈不挠。《周书。卷四六。孝义传。李棠等传。史臣曰》:「李堂、柳桧并临危不挠,视死如归,其壮志贞情,可与青松白玉比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