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2 【介绍】: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苏洵子,苏轼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制科。初为商州军事推官。神宗熙宁间,为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力陈青苗法不可行,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应天府签书判官等职。元丰中,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哲宗立,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改右司谏,劾新党蔡确、章惇等。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中,落职知汝州,又责雷州安置。徽宗崇宁中,再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后复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为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有《栾城集》、《诗集传》、《春秋集传》等。
全宋诗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为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复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复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谥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为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词学图录
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州眉山人。轼弟。有词见《栾城遗言》。
全宋文·卷二○三七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洵子,轼弟。嘉祐二年进士,六年又举制策入四等。除商州军事推官,未赴任。英宗治平二年出任大名府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为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三年出为陈州教授,六年改齐州掌书记,九年签书南京判官。元丰二年受兄乌台诗案连累,贬监筠州盐酒税。七年移绩溪令。八年神宗病逝,被召还朝,擢右司谏。元祐元年擢起居郎、中书舍人。其后相继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绍圣元年哲宗亲政后,落职知汝州,贬居筠州、雷州、循州。哲宗崩,徽宗立,遇赦北归,闲居颍昌。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著有《诗集传》、《春秋集解》、《古史》、《龙川略志》、《龙川别志》、《老子解》、《栾城集》,皆传世。
《国语辞典》:栾城集(栾城集)  拼音:luán chéng jí
书名。宋代苏辙撰,共九十六卷。内容有诗赋、策论及应试诸作。
《漢語大詞典》:颍滨遗老(潁濱遺老)
宋 苏辙 晚年的别号。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子由 有 岭 外归 许下 ,号 潁滨遗老 ,亦自为传。家有 遗老斋 。盖 元祐 人至 子由 ,存者无几矣。”参阅宋史·苏辙传
分類:苏辙晚年
《国语辞典》:流风遗迹(流风遗迹)  拼音:liú fēng yí jī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旧迹。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也作「流风遗躅」。
《国语辞典》:古文八大家  拼音:gǔ wén bā dà jiā
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八人提倡古文运动,遂被后人合称为「古文八大家」。
《国语辞典》:心和气平(心和气平)  拼音:xīn hé qì píng
心中平和,不急不怒。宋。苏辙〈既醉备五福论〉:「醉而愈恭,和而有礼,心和气平,无悖逆暴戾之气干于其间,而寿不可胜计也。」也作「心平气和」。
《国语辞典》:朱阁青楼(朱阁青楼)  拼音:zhū gé qīng lóu
华美精致的建筑。宋。苏辙〈黄楼赋〉:「掁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
《国语辞典》:怅然自失(怅然自失)  拼音:chàng rán zì shī
神志迷惘,若有所失的样子。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扫壁视之,中有一道人髣髴逆旅所见,题曰『神和子』,公怅然自失,所见正此也。」也作「怅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