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希衣
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穿的绣有各种花纹的礼服。希,通“ 黹 ”。《周礼·夏官·弁师》“五采繅十有二就” 汉 郑玄 注:“希衣之冕,五斿,用玉百二十。” 孙诒让 正义:“希冕前后十斿,以十乘十二,则百二十也。”参见“ 希冕 ”。
《漢語大詞典》:希冕
即希衣之冕。古代帝王祭社稷、五祀时所戴的与希衣相配的礼冠。希,通“ 黹 ”。《周礼·春官·司服》:“祭社稷、五祀则希冕。” 段玉裁 《周礼汉读考》卷三:“﹝ 郑玄 ﹞注:希,读为‘黹’(今本作‘絺’),或作‘絺’(今本作‘黹’)…… 周 冕服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黹(今本作‘希’)以为绣……黹,刺粉米无画也。”按,广韵·上旨“黹”下引周礼:“祭社稷、五祀则用黹冕也。”“希”正作“黹”。参见“ 希衣 ”。
《國語辭典》:文身断发(文身斷髮)  拼音:wén shēn duàn fǎ
古代吴、越一带野蛮的风俗。《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也作「断发文身」。
《國語辭典》:纹饰(紋飾)  拼音:wén shì
以线条、纹路构成的装饰图案。如:「历代古物上的纹饰因文化发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风貌。」
《漢語大詞典》:挑织(挑織)
(1).用针编织。 邹韬奋 《〈萍踪寄语〉初集弁言》:“﹝ 她 ﹞死前最后的一件事,还替两岁半的最小的女儿挑织一件外衣。”
(2).在布上按经纬的网目用针线织出各种花纹图案。
《国语辞典》:烫花(烫花)  拼音:tàng huā
一种工艺技术。用灼热的铁杆,在艺品上烫出各种花纹、图案,通常使用在扇骨、梳篦、芭蕉扇和木制家具上。也称为「烙花」。
《漢語大詞典》:襐服
象服。指绣绘着彩色花纹的衣服。
《漢語大詞典》:象觚
以象骨为饰,或饰以象形花纹的酒器。仪礼·燕礼:“主人盥洗象觚。” 郑玄 注:“觚有象骨饰也。”《博古图·商四象觚》:“无铭,是器觚也。饰以山雷饕餮蟠虺之状,而腹之下復作四象形。仪礼所谓象觚者,亦及见是製而有传也。”
《国语辞典》:木拐梯子  拼音:mù guǎi tī zi
一种古时纹身刺青的花纹。《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那厮身上刺著的是木拐梯子,黄胖儿忍字。」
分类:花纹
《国语辞典》:萋斐贝锦(萋斐贝锦)  拼音:qī fěi bèi jǐn
萋斐,花纹错杂的样子。贝锦,织有贝壳花纹的彩锦。语本《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汉。郑玄。笺:「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后用以比喻谗言。明。许三阶《节侠记》第二七出:「而异域藏身避仇,只愁那风沙难受,叹萋斐贝锦无休。」也作「贝锦萋菲」。
《国语辞典》:四季花儿(四季花儿)  拼音:sì jì huā ér
器皿或衣物上绘有牡丹、石榴、菊、梅的花纹图案。
《国语辞典》:锦衣纨裤(锦衣纨裤)  拼音:jǐn yī wán kù
锦,有花纹的丝织品。纨,细致华美的生绢。锦衣纨裤指精致华美的衣裤。《红楼梦》第一回:「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
《国语辞典》:暗花儿(暗花儿)  拼音:àn huā ér
隐而不显的花纹,瓷器、绸缎等皆有之。
《国语辞典》:杠子头(杠子头)  拼音:gàng zi tóu
1.比喻爱抬杠、爱争辩的人。如:「两方谈判时,可别把杠子头老李找去,免得坏事。」
2.一种以面粉加水揉制、烧烤而成的周围有捲摺花纹的扁圆形硬饼。也称为「扛子火烧」、「杠子火烧」、「火烧」。
《国语辞典》:染革  拼音:rǎn gé
一种皮革工业的技术。将剪成花纹的镂花纸板放在牛、鹿等熟皮上印染。
《国语辞典》:雕花漆彩  拼音:diāo huā qī cǎi
雕有花纹、图案,漆上彩绘的器物。如:「古董店中摆饰著各种雕花漆彩,真是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