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罽锦
石雕
文布
麟罽
割刀
罗绫
春缬
镂甲
拓墨
斑纹
文面
朱绣
印模
云纸
章黻
《漢語大詞典》:罽锦(罽錦)
有花纹的毛织物。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罽锦丽而且坚。”宋史·外国传三·高丽:“ 高丽 进奉使礼宾卿 崔元信 等入见,贡罽锦衣褥。”
《國語辭典》:石雕  拼音:shí diāo
1.在石材上雕刻形象或花纹的艺术。可雕石材如白大理石、文石、玉石等。
2.用各种石材雕刻而成的作品。
《漢語大詞典》:文布
有花纹的布。新唐书·东夷传·日本:“至 煬帝 ,赐其民锦綫冠,饰以金玉,文布为衣,左右佩银蘤,长八寸,以多少明贵贱。”
分類:花纹
《漢語大詞典》:麟罽
麟形花纹的毯子。比喻书画等珍贵之物。
《國語辭典》:割刀  拼音:gē dāo
1.精钢制成的圆形工具,装于柄上,使之旋转,即能在器物上刻削种种花纹。
2.用以切割的刀子。《礼记。礼器》:「割刀之用,鸾刀之贵。」宋。何梦桂 赠乔县尹诗:「神君当日蔼民谣,复见君来试割刀。」
《漢語大詞典》:罗绫(羅綾)
疏细而有花纹的丝织品。 南朝 梁 刘孝标 《登郁洲山望海》诗:“云锦曜石屿,罗綾文水色。”
《漢語大詞典》:春缬(春纈)
形容少女红润的面色。缬,有花纹的丝织品。 明 杨基 《金陵对雪用苏长公聚星堂禁体韵》:“脂凝香靨罢晨粧,脸晕微涡散春纈。”
《漢語大詞典》:镂甲(鏤甲)
雕有花纹似的甲壳。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鏤甲,诡类舛错。” 张铣 注:“言海物皆如葺饰其鳞,彫鏤其甲。诡怪异类,互相舛错也。”
分類:花纹甲壳
《漢語大詞典》:拓墨
(1).拓取碑刻或器物上的文字、花纹、因用墨色,故称。 黄侃 《说文略说·论说文所依据下·字体之依据》:“当时拓墨之法未兴, 许君 未必能遍见,故説文中絶无注出某彝器者。”
(2).拓片。
《國語辭典》:斑纹(斑紋)  拼音:bān wén
杂色的花纹。如:「老虎身上有美丽的斑纹。」清。徐珂《清稗类钞。音乐类。敔》:「敔,所以止乐,状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龃龉,通体有红黑斑纹,趺以金漆,旁施两耳以置籈,籈以竹为之。」
《國語辭典》:文面  拼音:wén miàn
脸上刺纹。《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下。南平獠传》:「有文面濮,俗镂面,以青涅之。」《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太原府文面做射粮,欲待去却徊徨。」也作「纹面」。
《漢語大詞典》:朱绣(朱繡)
绣有红色花纹的衣领。诸侯之服饰。《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 鵠 。” 高亨 注:“绣,绣花。”
《国语辞典》:印模  拼音:yìn mó
铸印所用的模子,上刻有文字、花纹或图案。将制品平面贴于模上,用锥敲击,即可将文字或图案印出。
《漢語大詞典》:云纸(雲紙)
有云状花纹的纸。 宋 欧阳修 《答李秀才启》:“溢云纸以摛思,掞春华而发藻。”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洞簫吹道曲,云纸写鱼歌。”
分類:云状花纹
《漢語大詞典》:章黻
礼服上色彩鲜明的黑白花纹。亦指礼服。 唐 张九龄 《上张燕公书》:“清流高品,不沾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