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82,分13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节候
节俭
汉节
守节
秋节
仗节
奇节
志节
死节
龙节
符节
折节
节度使
素节
节操
《國語辭典》:节候(節候)  拼音:jié hòu
时令气候。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國語辭典》:节俭(節儉)  拼音:jié jiǎn
节省俭约,用财有度。如:「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书经。无逸》「即康功田功」句下汉。孔安国。传:「文王节俭,卑其衣服,以就其安人之功。」
《漢語大詞典》:汉节(漢節)
(1). 汉 天子所授予的符节。史记·吴王濞列传:“臣非敢求有所将,愿得王一 汉 节,必有以报王。” 宋 曾巩 《庭桧呈蒋颖叔》诗:“ 汉 节从来纵真赏, 谢 庭兰玉载芳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指日归来持 汉 节,天道何曾亏俊杰。”
(2).指持节的使者。 明 谢榛 《送谢给事封蜀》诗:“使星 巴 蜀 外, 汉 节 夜郎 西。”
《國語辭典》:守节(守節)  拼音:shǒu jié
1.不改变原来的节操。《左传。成公十五年》:「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文选。羊祐。让开府表》:「是以誓心守节,无苟进之志。」
2.妇人守寡,不再婚嫁。《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宋恭公卒,伯姬幽居守节三十馀年。」《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弟媳妇要守节,不肯嫁。」
《國語辭典》:秋节(秋節)  拼音:qiū jié
1.秋季。《文选。班倢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國語辭典》:中秋  拼音:zhōng qiū
1.仲秋。指秋季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
2.农历八月十五日。参见「中秋节」条。
《漢語大詞典》:仗节(仗節)
(1).手执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象征。汉书·叙传下:“ 博望 仗节,收功 大夏 ;贰师秉鉞,身衅 胡 社。” 唐 裴铏 《赵合》:“但当时时相使余不得仗节出此城,空加一貂蝉耳。” 唐 康骈 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相国仗节训兵,援旗誓众。”
(2).坚守节操。后汉书·吴汉传:“贼众虽多,非有仗节死谊者也。”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仗节死难之臣, 宗旦 乃独不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马文肃家书:“慷慨仗节易,从容就义难。吾辈将为其难乎?抑为其易乎?”
《漢語大詞典》:奇节(奇節)
奇特的节操。史记·萧相国世家论:“ 萧相国 何 于 秦 时为刀笔吏,録録未有奇节。” 宋 苏轼 《上韩太尉书》:“ 东汉 之末,士大夫多奇节而不循正道。” 高旭 《侠士行》:“深沉好读书,少小励奇节。”
分類:奇特节操
《國語辭典》:志节(志節)  拼音:zhì jié
志气节操。《汉书。卷三三。魏豹等传。赞曰》:「横之志节,宾客慕义,犹不能自立,岂非天虖!」《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不幸遭难,志节不遂。」也作「志操」。
《國語辭典》:死节(死節)  拼音:sǐ jié
为守节而死。《汉书。卷七七。盖宽饶传》:「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三国演义》第七九回:「原来,曹丕以于禁兵败被擒,不能死节,既降敌而复归,心鄙其为人。」
《國語辭典》:龙节(龍節)  拼音:lóng jié
古代使者所持的旌节。龙形,以金为饰。唐。张仲素 寒上曲:「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國語辭典》:符节(符節)  拼音:fú jié
1.古代出入城门关卡的一种凭證。用竹、木、玉、铜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各取其一,使用时相合以为凭。后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为凭證。《周礼。地官。掌节》:「门关用符节,货贿用玺节。」唐。元结〈舂陵行〉:「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2.形容相符合、吻合。《孟子。离娄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國語辭典》:折节(折節)  拼音:zhé jié
1.屈己从人。《管子。霸言》:「折节事彊以避罪,小国之形也。」《史记。卷七○。张仪传》:「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
2.屈己礼贤。如:「折节下交」。《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
3.佩服。《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驰骛于唐虞,折节于三代。」
4.改变旧有的志向或作为。如:「折节向学」。《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后来家事忽然好了,尽改前非,折节读书。」也称为「变节」。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素节(素節)  拼音:sù jié
1.秋节。《文选。张协。七命》:「若乃白商素节,月既授衣,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2.坚贞的节操。唐。乔知之〈羸骏篇〉:「丹心素节本无求,长鸣向君君不留。」
《國語辭典》:节操(節操)  拼音:jié cāo
坚定不移的操守。《晋书。卷八九。忠义传。沈劲传》:「劲少有节操,哀父死于非义,志欲立勋以雪先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