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鲞蠹(鲞蠹)  拼音:xiǎng dù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鲣节虫科。体长约七公釐,长椭圆形,色黑。头部常隐缩于前胸下,触角一对,尾端有长毛。常为害毛皮、织物、蚕茧等。
《国语辞典》:蠍子  拼音:xiē zi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身体分为头胸及腹部,头胸部由一背壳所覆盖,多为黄褐色。口部两侧有一对螯,胸部有四对脚,前腹部较粗,后腹部细长,末端尾扇有毒钩,用以禦敌或捕食。多以蜘蛛、昆虫等为食。
《国语辞典》:水蚤  拼音:shuǐ zǎo
动物名。节肢动物甲壳类。长约二公釐,体透明,形椭圆,产沟水中,人多捕之以饲养金鱼。也称为「鱼虫」。
《国语辞典》:水虱  拼音:shuǐ shī
动物名。节肢动物。体狭长,头有触角,擅跳跃。多栖息于沼泽中或湿地上。
《国语辞典》:藤壶(藤壶)  拼音:téng hú
动物名。属节肢动物门。为甲壳纲蔓足亚纲的泛称,约一千种。典型的藤壶,介壳由六片结合,成倒覆的杯状,附著于海滨岩石、木桩上。壳顶有孔,孔内有六对多歧的蔓足,可以从流水中获取生物食用。雌雄同体,繁殖力强,幼虫自由生活,成虫常聚集附著于船底,不但影响航速且会使船底易于污损。台湾沿海产多种藤壶,其中东海岸的刺藤壶可以食用。
《国语辞典》:阴虱(阴虱)  拼音:yīn shī
动物名。属节肢动物昆虫纲。长一点五至二公釐,体型横宽,中、后足发达,状似螃蟹。寄生于人腋窝或阴部,吸食血液,使皮肤发痒发炎,可导致湿疹,并会传染疾病。
《国语辞典》:夜炤  拼音:yè zhào
动物名。一种萤。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国语辞典》:虎头蜂(虎头蜂)  拼音:hǔ tóu fēng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身上有黑黄相间的条纹,腹部末端的螫针与毒腺相连,螫人时将毒汁注入人体,常使人致命。多以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
《国语辞典》:海藻虫(海藻虫)  拼音:hǎi zǎo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甲壳纲。圆筒状,屈伸身体运动,常附著于海藻或其他动物上,具保护色。
《国语辞典》:海蜘蛛  拼音:hǎi zhī zhū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海蜘蛛纲。为一种蜘蜘状的海产动物,以细长的足在海底爬行,三角形的口在吸吻的末端。成体吸食软体无脊椎动物的体液。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雄体以一对特化的足携卵直至孵化。神经和循环系统简单,呼吸和排泄系统不明显。常匍匐于海藻上或岩石下。
《国语辞典》:放屁虫(放屁虫)  拼音:fàng pì chóng
动物名。节肢动物昆虫纲。为一种害虫,生长于人畜身上,会吸血,传染疾病。它的肛门会放出一种气体伤害敌人,使敌人不敢接近。因其放屁声与琵琶音相近,也称为「琵琶虫」。
《国语辞典》:草虾(草虾)  拼音:cǎo xiā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产在淡水中,全身青黑色,长二三寸,前两脚比身体长一倍,可食用,今多用人工养殖。也称为「河虾」、「沼虾」。
《国语辞典》:斑蚊  拼音:bān wén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通常带有一些病媒。
《国语辞典》:马虱(马虱)  拼音:mǎ shī
动物名。昆虫纲节肢动物门。寄生于马身上的虱子。会吸食大量马血。
《国语辞典》:毛蟹  拼音:máo xiè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栗蟹科,体上覆短毛,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