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3,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玉折
改节
执守
守心
节人
小德
廉士
伟节
晚节香
执节
全义
孝节
介节
清尚
介介
《漢語大詞典》:玉折
喻贤者夭折,或为保持节操而捐躯。 晋 傅玄 《笔赋》:“柔不丝屈,刚不玉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毛伯成 既负才气,常称寧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玉折何追,星頽靡续。”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 嵇生 玉折, 颜子 兰摧。”
《國語辭典》:改节(改節)  拼音:gǎi jié
改变节操。《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徒欲怀安,必肆其志,不惟古人亦有翻然改节以隆斯民乎?」
《國語辭典》:执守(執守)  拼音:zhí shǒu
坚守、固守。宋。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然必顾瞻礼义,执守规矩,不犹愈于学非而博者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崔家兴哥一去十五年,不通音信,今兴娘年已长成,岂可执守前说,错过他青春。」
《漢語大詞典》:守心
(1).坚守节操之心。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戊 之为人也,远不亡君,近不偪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2).指守志不移。 唐 元稹 《分水岭》诗:“君门客如水,日夜随势行,君看守心者,井水为君盟。”
(3).防御的决心;防守的意图。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下:“凡有攻心者,必结之以约,而諭之以信,然后能以得也;凡有守心者,必固之以和,而諭之以爱,然后能有存也。”
(4).犹耐性。 沙汀 《困兽记》十八:“聋子笑话我只配去打老虎,我的守心其实也不错呢!整整钓了一个下午。”
《國語辭典》:节人(節人)  拼音:jié rén
节制人的情欲和行动。《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序》:「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國語辭典》:小德  拼音:xiǎo dé
小节,细微的德行。《论语。子张》:「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國語辭典》:廉士  拼音:lián shì
有操守、不苟求之士。《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
《漢語大詞典》:伟节(偉節)
(1).高尚的节操。 宋 苏轼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诗:“伟节何须怒, 宽饶 要少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冯惟敏》:“ 朱竹垞 谓 汝言 诗华整可观,其 贾氏 之伟节乎?余谓终不若 汝行 之才气纵横也。”
(2).喻指朝廷派出的大吏。节,符节,官吏的凭证。 清 顾炎武 《赴车》诗之一:“稟性特刚方,临难詎可改。伟节不西行,大祸何繇解。”
《漢語大詞典》:晚节香(晚節香)
宋 韩琦 《九日水阁》诗:“随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后诗人常以“晚节香”颂菊。 清 赵翼 《管公祠看菊》诗:“吾特取其晚节香,不与羣卉共荣悴。”也用以称人到晚年仍有很好的节操。
《漢語大詞典》:执节(執節)
(1).拿着符节。周礼·秋官·脩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閭互,唯执节者不几。”史记·龟策列传:“及猛将推锋执节,获胜於彼,而蓍龟时日亦有利於此。”
(2).坚守节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宋 元嘉 中,右将军 到彦之 ,留建威将军 朱脩之 守此城, 魏 军南伐, 脩之 执节不下。” 明 屠隆 《綵毫记·救主出围》:“下官 李白 ,因执节不从 永王 助乱,被他拘囚在此。” 清 孙子余 《与郭筠仙书》:“下至匹夫匹妇,执节守义,临难不苟免者,所在而足。”
(3).谓执板击节。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以上乐府相和歌。案相和而歌,并 汉 世街陌謳謡之词,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之。”
《漢語大詞典》:全义(全義)
(1).谓保持节操。 唐 韦应物 《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
(2). 唐宪宗 时 南诏 靖王 ( 劝利晟 )的年号。
《漢語大詞典》:孝节(孝節)
孝行节操。《魏书·王肃传》:“誓雪怨耻,方展申復,穷諭再期,蔬緼不改,诚季世之高风,末代之孝节也。”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 泉明 有孝节,喜振人之急。”元史·李德辉传:“至郡,崇学校,表孝节,劝耕桑,立社仓,一权度,凡可以阜民者无不为之。” 明 李东阳 《明故谢公墓志铭》:“公读书识理道,承家世,孝节志图不辱。”
分類:孝行节操
《漢語大詞典》:介节(介節)
刚直不随流俗的节操。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黔娄 匹夫之介节,不忘仁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猗氏 邵嗣尧 起家县令,循声介节,与吾 浙 陆清献 齐名。”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部:“而吾乡 方蓀壁 进士,独行介节,不受赠馈,种菜而食,乃至饿死。”
《漢語大詞典》:清尚
清白高尚。亦谓高尚的节操。《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尚书清尚,勅行整身。”北齐书·李绘传:“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 绘 独守清尚, 梁 人重其廉洁。” 宋 王安石 《处士葛君挽辞》:“猗君有清尚,於世不雍夸。”《天雨花》第九回:“臣心自幼多清尚,女色从来不在心。”
《國語辭典》:介介  拼音:jiè jiè
1.分隔。《楚辞。刘向。九叹。惜贤》:「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2.心有所存,不能忘怀。《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聊斋志异。卷一。青凤》:「诚然,但使人不能无介介耳。」
3.孤高耿直,有节操。唐。韩愈 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法曹之终,诸子实幼,茕茕其哀,介介其守。」
4.拟声词。形容呼吸时喉咙所发出的声音。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一五。宣城冤梦》:「夜中惊魇,叔呼之不应,撼之数十,但喉中介介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