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节制(節制)  拼音:jié zhì
1.指挥管辖。《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自此郓、齐、曹……十四个州府,皆受朱全忠节制。」《西游记》第四○回:「你等既受他节制,常在他洞下,可知他是那里妖精,叫做甚么名字?」
2.限制不使过度。《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若当真的漫无节制,虽然无罪,身体即要衰弱了。」
《高级汉语词典》:无节制  拼音:wú jié zhì
无限制,无控制
分类:无节制
《搜韵词典》:衣食节制法  拼音:yī shí jié zhì fǎ
(1) 衣食节制法,禁奢令,节俭令
(2) 在13到 15世纪中流行的限制衣服、食物和家具等费用的支出以防止个人生活中奢侈浪费的法律
(3) 主要根据道德和宗教的标准为控制习俗而制订的法律,但承认国家警察权力管辖下的是合法的
《国语辞典》:漫无节制(漫无节制)  拼音:màn wú jié zhì
不懂得限制。《老残游记二编》第八回:「若当真的漫无节制,虽然无罪,身体即要衰弱了。」
《国语辞典》:毫无节制(毫无节制)  拼音:háo wú jié zhì
丝毫没有控制。如:「他花钱毫无节制,难怪会入不敷出。」
分类:丝毫控制
《國語辭典》:节制资本(節制資本)  拼音:jié zhì zī běn
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倡民生主义实施方法之一。凡有独占性质或大规模的企业,如银行、铁路等,由国家经营管理,一方面发展国家资本以求富,一方面节制私人资本以求均。
《國語辭典》:撙节(撙節)  拼音:zǔn jié
1.约束、抑制。《礼记。曲礼上》:「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南史。卷三四。颜延之传》:「恭敬撙节,福之基也。」
2.节省、节约。《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明史。卷一八三。周经传》:「滥费无纪,致帑藏殚虚,宜大为撙节。」
《漢語大詞典》:损减(損減)
节制;减少。史记·乐书:“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汉书·贡禹传》:“方今天下飢饉,可亡大自损减以救之,称天意乎?” 汉 王粲 《爵论》:“以货财为赏者,不可供,以復除为赏者,租税损减。”
分類:节制减少
《國語辭典》:撙诎(撙詘)  拼音:zǔn qū
卑屈、谦抑。《管子。五辅》:「整齐撙诎,以辟刑僇。」
分類:节制谦逊
《國語辭典》:无限(無限)  拼音:wú xiàn
无穷尽。《三国演义》第八回:「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红楼梦》第五四回:「众人听了,都知道他素日善说笑话,最是他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
《國語辭典》:节度(節度)  拼音:jié dù
1.节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2.法度。《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热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3.指挥、调度。《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帝知超忠,……令邑诣超受节度。」
4.职官名。三国吴所设,掌管军粮。
5.节度使的简称。参见「节度使」条。
《國語辭典》:节度使(節度使)  拼音:jié dù shǐ
职官名。唐代所设,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民要政,当时事权甚重。宋以为虚衔,元废。简称为「节度」、「节使」。
《國語辭典》:法令  拼音:fǎ lìng
凡法律命令,总称法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本县法令严明,地方清肃。
《漢語大詞典》:钤辖(鈐轄)
(1).节制管辖。 唐 来鹄 《早春》诗:“偏憎杨柳难鈐辖,又惹东风意绪来。”明史·四川土司传序:“未尝设立文武为之鈐辖,听其自相雄长。”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今夫 俄 宅苦寒之地,受 蒙古 鈐辖。”
(2). 宋 代武官名。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刘季孙 ﹞为 杭州 鈐辖, 子瞻 作守,深知之。”金史·孔彦舟传:“﹝ 孔彦舟 ﹞累官 京东西路 兵马鈐辖。”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屯驻军由兵马钤辖、都监等统领。”
《漢語大詞典》:有节(有節)
有节度;有节制。礼记·檀弓上:“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唐 李德裕 《欹器赋》:“表人道之隆替,明百事之有节。”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主帅慎进退,出师贵有节。” 张书绅 《正气歌》三:“在 南昌 起义失败的教训里,在 皖南 事变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哪一个革命者不应看到,这一切一切都是由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血和生命写成。”
《國語辭典》:寡欲  拼音:guǎ yù
欲望少。《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