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艰劬(艱劬)
艰辛劳苦。 南朝 齐 萧子良 《上武帝请加赠豫章王嶷启》:“奉上无艰劬之貌,接下无毁伤之容。”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且禁誓严重,志业艰劬,自非天稟上才,未易可拟。”
《漢語大詞典》:崄艰(嶮艱)
艰险。 宋 苏辙 《超然台赋》:“怀故国於天末兮,限东西之嶮艰。”
分類:艰险
《漢語大詞典》:忧艰(憂艱)
居父母之丧。 宋 苏舜钦 《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予方居忧艰,胸怀积疮刺。” 宋 曾巩 《学舍记》:“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所以遘祸而忧艰也。”
分類:父母
《漢語大詞典》:艰拙(艱拙)
笨拙,愚昧。 宋 曾巩 《福州回曾侍中状》:“顾兹艰拙,利在退藏。虽有心诚嚮往之勤,而无书记候问之礼,敢期眷与!” 宋 刘挚 《谢监衡州盐仓表》:“伏念臣稟生艰拙,遭世盛明,学不能穷理而知几,材不足趣时而适变。”
分類:笨拙愚昧
《漢語大詞典》:国艰(國艱)
犹国难。后汉书·荀彧传论:“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参见“ 国难 ”。
分類:国难
《國語辭典》:国难(國難)  拼音:guó nàn
国家的危难。《三国演义》第五回:「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漢語大詞典》:艰否(艱否)
困厄。 唐 司空图 《答孙郃书》:“矧当艰否之运,吾君吾相,方以爵秩来天下之贤材,将与之共拯,其可沽虚而自集耶!” 前蜀 杜光庭 《罗天醮众神词》:“运钟艰否,时属播迁,天数未寧,帝车未復,忠臣义士,皆悬报国之心。”
分類:困厄
《漢語大詞典》:父艰(父艱)
犹父忧。隋书·李德林传:“﹝ 德林 ﹞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舆,反葬故里。”旧唐书·刘迺传:“ 天寳 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法苑珠林卷二三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曇远 ﹞ 元嘉 九年,丁父艰,哀毁致招疾。”
《漢語大詞典》:私艰(私艱)
谓遭父母之丧。文选·潘岳〈怀旧赋〉序:“余既有私艰,且寻役于外。” 李善 注:“私艰,谓家难也。” 吕延济 注:“ 岳 自遭父忧后,徙官外郡。”晋书·檀凭之传:“义旗之建, 凭之 与 刘毅 俱以私艰,墨絰而赴。”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三年七月, 朱胜非 以右僕射丁母忧,未卒哭,降起復制词,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 陈与义 之文也。以‘兹宅大忧’四字令翰林学士 綦崇礼 帖改为‘方服私艰’, 陈 待罪而放。”
分類:父母
《高级汉语词典》:剧艰
激烈诘难
《國語辭典》:艰巨(艱巨)  拼音:jiān jù
困难繁重。如:「这件工程非常艰巨,耗费许多人力,历时八年才完成。」
分類:艰巨
《漢語大詞典》:艰乏(艱乏)
困乏。 宋 曾巩 《救灾议》:“由今之説则用两月之费,为粟一百万石。况贷之於今而收之於后,足以振其艰乏。”
分類:困乏
《漢語大詞典》:艰蹇(艱蹇)
行走困难不便。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 颐正 年老,步趋艰蹇,表求致仕。”
《漢語大詞典》:艰窭(艱窶)
贫困。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甫 家寓 鄜 ,弥年艰窶,孺弱至饿死。” 宋 李纲 《与秦相公书》之七:“坐废六年,旅食异方,艰窶甚矣。”
分類:贫困
《韵府拾遗 删韵》:言艰(言艰)
书朕言艰日思
《漢語大詞典》:母艰(母艱)
犹母忧。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渊 ﹞又以居母艰去官,虽事缘义感,而情均天属。”参见“ 母忧 ”。
《漢語大詞典》:母忧(母憂)
母亲的丧事。后汉书·徐稺传:“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 宋 苏轼 《熙宁手诏记》:“是岁四月,復除公知諫院,以母忧去官。” 清 方苞 《兵部尚书范公墓表》:“﹝ 康熙 ﹞三十九年秋九月,以母忧回籍,既葬,奉命督修 华家口 运河 。”
分類:母亲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