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14,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舞抃
舞勺
舞遍
云舞
云舞
舞妓
共舞
舞龙
公莫舞
慢舞
莱舞
舞花
象舞
天魔舞
拂舞
《漢語大詞典》:舞抃
亦作“ 舞忭 ”。
(1).飞舞跳跃。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奇禽怪兽,舞抃殿庭,飞空幻惑,世所未睹。”
(2).喜极而拍手跳跃。 唐 刘禹锡 《成都府新修福成寺记》:“於是都人舞抃而謡。”旧唐书·田悦传:“ 魏 人苦於兵革,愿息肩焉。闻 巢父 至,莫不舞忭。”旧唐书·外戚传·武延基:“百姓謳歌,欣復 唐 业,上至卿士,下及苍生,黄髮之伦,儿童之辈,莫不欢欣舞忭,如见父母。” 宋 范仲淹 《乞备明堂老更表》:“普天率土,咸知舞抃。”
《國語辭典》:舞勺  拼音:wǔ zhuó
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分類:文舞幼年
《漢語大詞典》:舞象
(1).学象舞。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郑玄 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 孔颖达 疏:“舞象,谓舞武也。 熊氏 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 唐 邢璹 《〈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渔猎坟典,徧习周易,研穷耽玩,无舍寸阴。” 明 张煌言 《〈奇零草〉序》:“余自舞象,輒好为诗歌。” 清 钱谦益 《泽州王氏节孝阡表》:“府君父殁时,纔舞象耳。”
(2).会舞蹈的象。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亥,詔 文单国 所献舞象三十二,令放 荆山 之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蛮王宴 汉 使於 百花楼 前,设舞象。曲乐动,倡优引入一象,以金羈络首,锦襜垂身,随膝腾踏,动头摇尾,皆合节奏。”
《韵府拾遗 霰韵》:舞遍
齐东野语王实之与吴宜狎一日三司燕集大合乐于公厅吴方舞遍实之被酒直造舞筵携之径去一座愕然
《漢語大詞典》:云舞(雲舞)
亦作“ 云儛 ”。
(1).翩翩而舞。《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鐘鼓竽笙,云舞翔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西山经·神英招》:“ 槐江 之山, 英招 是主。巡游四海,抚翼云儛。”
(2).指轻盈的舞蹈。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天歌折饗,云舞罄仪。” 南朝 齐 谢朓 《迎神》诗:“张盛乐,奏云儛。”
分類:轻盈舞蹈
《漢語大詞典》:云舞(雲儛)
见“ 云舞 ”。
《漢語大詞典》:舞妓
以歌舞娱人的妓女。 唐 白居易 《西楼喜雪命宴》诗:“光迎舞妓动,寒近醉人销。” 唐 郑谷 《贫女吟》:“东邻舞妓多金翠,笑翦灯花学画眉。”
《国语辞典》:共舞  拼音:gòng wǔ
一起跳舞。《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盖唐主幼善音律,好伶优之戏,或时自傅粉墨,与伶人共舞于庭。」
分类:跳舞
《国语辞典》:舞龙(舞龙)  拼音:wǔ lóng
一种民俗活动。由一群受过训练的人舞弄以布、竹制作的长龙,或飞或盘,时翻时跃,配合前头手持龙珠开道者的指挥前进。常在岁时节庆或迎神赛会中演出,增添祥和热闹的气氛。
《國語辭典》:公莫舞  拼音:gōng mò wǔ
一种古代的舞蹈。分祭祀的郊庙颂舞与娱乐的民间杂舞。舞者持巾起舞。《晋书。卷二三。乐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传云项庄剑舞,项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汉高祖,且语项庄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汉王也。今之用巾盖像项伯衣袖之遗式。」也称为「巾舞」。
《漢語大詞典》:慢舞
节奏舒缓、轻盈的舞蹈。 唐 白居易 《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清 洪升 《长生殿·舞盘》:“还有花犯,有道和,有傍拍,有间拍,有摧拍,有偷拍,多音响,皆与慢舞相生,缓歌交唱。”
《漢語大詞典》:莱舞(萊舞)
莱衣起舞。表示孝养双亲。 清 李渔 《巧团圆·巧聚》:“到如今相逢不见笑声喧,毕竟是 莱 舞欠蹁躚。”参见“ 莱衣 ”。
《國語辭典》:莱衣(萊衣)  拼音:lái yī
周代老莱子著五䌽斑襕衣娱亲,世称其衣为「莱衣」。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人部上。孝四》:「《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䌽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后比喻孝养父母。唐。孟浩然 夕次蔡阳馆诗:「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也作「莱彩」。
《分类字锦》:舞花
祖孙登 风诗 将花共舞空。
分类:
《國語辭典》:象舞  拼音:xiàng wǔ
1.大象表演的舞蹈。匡卣:「佳(唯)四月初吉甲午,懿王才(在)射庐,乍(作)象舞。」
2.乐曲名。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仿效而为舞,称其舞乐为象舞。《诗经。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唐。孔颖达。正义:「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
《國語辭典》:天魔舞  拼音:tiān mó wǔ
一种舞蹈。本为唐代音乐,至元顺帝时,以十六名宫女,盛饰珠缨,扮成菩萨相,以佛曲伴奏,赞佛而舞。有时也用于宴享,以娱宾客。《元史。卷四三。顺帝本纪六》:「时帝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以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一十六人按舞,名为十六天魔。」
《漢語大詞典》:拂舞
三国 时 江 东地区以拂子为舞具的一种歌舞。晋书·乐志下:“拂舞,出自 江 左。旧云 吴 舞,检其歌,非 吴 辞也。亦陈於殿庭。 杨泓 序云:‘自到 江 南见《白符舞》,或言《白鳬鳩舞》,云有此来数十年矣。察其辞旨,乃是 吴 人患 孙晧 虐政,思属 晋 也。’”参阅宋书·乐志一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晋拂舞歌 宋 郭茂倩 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