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竹马灯(竹馬燈)
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竹马一般用篾片扎成骨架,外面糊纸或布,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表现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有的边舞边歌。
《國語辭典》:载歌载舞(載歌載舞)  拼音:zài gē zài wǔ
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如:「他们昨晚载歌载舞,闹了一夜。」也作「载歌且舞」。
《漢語大詞典》:舞钟逵(舞鍾馗)
(1).谓扮作 锺馗 舞蹈。参见“ 舞判 ”。
(2).一种装有机关的木制捕鼠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 庆历 中,有一术士姓 李 ,多巧思。尝木刻一‘舞 钟馗 ’,高二三尺,右手持铁简,以香饵置 钟馗 左手中,鼠缘手取食,则左手扼鼠,右手用简毙之。”
《國語辭典》:舞判  拼音:wǔ pàn
宋代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也称为「舞判官」。
《國語辭典》:舞技  拼音:wǔ jì
跳舞的技巧。如:「他天分既高又肯努力练习,因而舞技日趋纯熟。」
分類:舞蹈技艺
《國語辭典》:舞判  拼音:wǔ pàn
宋代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百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象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也称为「舞判官」。
《国语辞典》:舞谱(舞谱)  拼音:wǔ pǔ
以符号著录舞蹈动作、队伍形式、音乐节拍等的谱式。
《漢語大詞典》:跳天灯(跳天燈)
京 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 广西 京 族地区。女子舞者手托、头顶盘碟,上置以点燃的蜡烛。表演者随着强烈的鼓点节奏,双手托盘碟相对转动手腕,队形纵横交错,变化较多。旧时用于祭祀,多在节日表演。
《漢語大詞典》:跳脚舞
彝 族民间舞蹈。流行于 云南 、 四川 、 贵州 的 彝 族地区。舞者一般为双数,拉手成圈,左右移动。主要是脚部动作。动作激烈,情绪奔放。也叫打跳、对脚舞。
《漢語大詞典》:腰鼓舞
又称打腰鼓。 汉 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原流行于 陕北 一带。舞者在腰间挂一椭圆形小鼓,双手各执鼓槌,交替击之,边敲边舞。新 中国 成立后,腰鼓舞成为群众节日里经常表演的民间舞蹈。
《漢語大詞典》:狝猴舞
古舞蹈名。《礼记·乐记》“獶杂子女” 唐 孔颖达 疏:“獶杂,谓獮猴也。言舞戏之时状如獮猴,间杂男子妇人,言似獮猴,男女无别也……汉书:‘ 擅长卿 为獮猴舞,是状如獮猴。’”
分類:舞蹈
《漢語大詞典》:忻蹈
欢欣舞蹈。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近则金石之声,鸟兽忻蹈;远则干羽之舞,蛮夷骏奔。”
分類:欢欣舞蹈
《国语辞典》:婆罗门舞(婆罗门舞)  拼音:pó luó mén wǔ
舞蹈名。相传为天竺婆罗门教中的舞蹈。《太平广记。卷四七五。昆虫类三》:「昨上巳日,吾从灵芝夫人过禅智寺。于天竺院观右延,舞『婆罗门』,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
《国语辞典》:婆娑起舞  拼音:pó suō qǐ wǔ
盘旋舞蹈的样子。如「音乐一起,他们俩就在舞池婆娑起舞。」
分类:盘旋舞蹈
《国语辞典》:妙舞清歌  拼音:miào wǔ qīng gē
美妙的舞蹈,清越的歌声。宋。秦观〈一丛花。年时今夜见师师〉词:「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恣情的妙舞清歌,呆子弟迎风把火,强风情指山卖磨。」
《国语辞典》:轻歌慢舞(轻歌慢舞)  拼音:qīng gē màn wǔ
柔美舒缓的歌声舞蹈。《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二十一。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也作「轻歌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