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捐躯殒首(捐躯殒首)  拼音:juān qū yǔn shǒu
舍弃身躯,丢掉头颅。指牺牲生命。《孤本元明杂剧。娶小乔。第三折》:「我道来不轻微,设若便捐躯殒首当出力。」
《国语辞典》:做我不著  拼音:zuò wǒ bù zháo
舍弃一切,自我承担。《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他若欺心不招架时,左右做我不著,你两个老人家将我去府中,等我郡王面前实诉。」也作「做个不著」。
《国语辞典》: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为国家或公务而舍弃私人利益、亲情。《儒林外史》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国语辞典》:徇公灭私(徇公灭私)  拼音:xùn gōng miè sī
为国家或民众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唐。白居易〈与薛苹诏〉:「卿勤王之节,徇公灭私;事主之诚,移忠资孝。」也作「徇公忘己」。
《国语辞典》:徇公忘己  拼音:xùn gōng wàng jǐ
为了国家或公众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私益。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记文》:「非特救当世正人端士之网罗,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也作「徇公灭私」。
《国语辞典》:摭华捐实(摭华捐实)  拼音:zhí huá juān shí
摘取花朵,舍弃果实。比喻只注重表面,而忽略实质。唐。张说〈大唐西域记序〉:「法师自幼迄长,游刃元籍,名流先达,部执交驰,趋末忘本,摭华捐实。」
《漢語大詞典》:遵本舍末(遵本捨末)
谓遵循富国强兵的根本之道而舍弃浮华伪杂的末务。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虽儒 墨 异学,名法各治,至於遵本捨末,其概一也。”
《漢語大詞典》:避俗趋新(避俗趨新)
谓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国语辞典》:摧志屈道  拼音:cuī zhì qū dào
舍弃志向,改变原则。《宋书。卷九三。隐逸传。史臣曰》:「夫独往之人,皆禀偏介之性,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漢語大詞典》:弃短就长(棄短就長)
谓舍弃短处而采用长处。 汉 孔融 《肉刑议》:“故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政也。”
《國語辭典》:弃本逐末(棄本逐末)  拼音:qì běn zhú mò
放弃最基本或最重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端末节。《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也作「背本趋末」。
《漢語大詞典》:去末归本(去末歸本)
旧指舍弃工商业,回到农业生产上去。汉书·地理志下:“ 信臣 ( 召信臣 )劝民农桑,去末归本,郡以殷富。”
《國語辭典》:舍近谋远(舍近謀遠)  拼音:shě jìn móu yuǎn
舍弃近的而去谋求远的。比喻愚拙而不切实际。《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也作「舍近即远」、「舍近求远」、「舍近务远」。
《國語辭典》:舍本逐末(捨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而只重视微末小节。北魏。贾思协〈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也作「舍本事末」。
《国语辞典》:舍实求虚(舍实求虚)  拼音:shě shí qiú xū
舍弃真实的,反去求虚幻的事物。《镜花缘》第三九回:「王兄本有养命金丹,今不反本求源,倒去求那服食养生之术,即使有益,何能抵得万分之一?岂非舍实求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