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8,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切至
荐至
荐至
至行
至乃
狎至
行至
至数
至计
至愿
来至
至味
交至
三至
东至
《國語辭典》:切至  拼音:qiè zhì
恳切周到。《汉书。卷七七。刘辅传》:「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
《漢語大詞典》:荐至
再至,相继而至。易·坎:“水洊至,习坎。” 王弼 注:“不以坎为隔絶,相仍而至。”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託。”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民怨而盗发,天怒而地震,水灾洊至。”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工部主事 康有为 ,为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革旧图新,以少存国祚,呈请代奏事。”
《漢語大詞典》:荐至(薦至)
接连而来。荐,通“ 洊 ”。史记·历书:“ 少暤氏 之衰也, 九黎 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菑荐至,莫尽其气。”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四:“水旱频仍,饥饉荐至,号称殷富者,以供输供役而十室九虚。”
分類:接连而来
《國語辭典》:至行  拼音:zhì xìng
极高的品性。《晋书。卷三。武帝纪》:「以东海刘俭有至行,拜为郎。」《南史。卷三六。沈演之传》:「顗字处默,幼清静,有至行。」
分類:卓绝品行
《漢語大詞典》:至乃
(1).连词。提出突出事例,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犹言甚至,竟至。史记·张丞相列传:“ 魏 丞相 相 者, 济阴 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或有不带剑者,当入奏事,至乃借剑而敢入奏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时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北史·甄琛传:“举秀才,入都积岁,颇以奕棊弃日,至乃通夜不止。”
(2).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后汉书·朱穆传论:“若夫文会辅仁,直谅多闻之友,时济其益;紵衣倾盖,弹冠结綬之夫,遂隆其好,斯固交者之方焉。至乃 田 、 竇 、 卫 、 霍 之游客, 廉颇 、 翟公 之门宾,进由埶合,退因衰异……皆以利害移心,怀德成节,非夫交照之本,未可语失得之原也。”
《漢語大詞典》:狎至
接连而来。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旬时之间,虏復为害,军书交驰,羽檄狎至,乃復怔忪如前。” 宋 王安石 《辞仆射表》之二:“恩言狎至,鄙守难移,敢冒德威,更陈私义。” 清 赵廷俊 等《瓯北先生年谱》:“閲十餘日,军报狎至。”
分類:接连而来
《漢語大詞典》:行至
到达。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行至十岁来,五经三史,无所不通。”
谓行为臻于至善之境。荀子·子道:“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漢語大詞典》:至数(至數)
(1).极其精深微妙的道理或事理。《素问·三部九候论》:“ 黄帝 问曰:‘余闻九针於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愿问其方。’ 岐伯 对曰:‘妙乎哉问也!此天地之至数。’” 晋 陆机 《辨亡论》:“是故先王达经国之长规,审存亡之至数。谦己以安百姓,敦惠以致人和,宽冲以诱俊乂之谋,慈和以结士民之爱。”
(2).指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
(3).真实的本领、方术。汉书·东方朔传:“復使射他物,连中,輒赐帛。时有幸倡 郭舍人 ,滑稽不穷,常侍左右,曰:‘ 朔 狂,幸中耳,非至数也。’” 颜师古 注:“至,实也。”
《漢語大詞典》:至计(至計)
(1).最好的计策、办法。《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 敦煌 、 酒泉 小郡及南道八国,给使者往来人马驴橐驼食,皆苦之。空罢耗所过,送迎骄黠絶远之国,非至计也。”《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二卿言守言和,皆非至计。”
(2).根本大计。后汉书·何敞传:“駙马都尉 瓌 ,虽在弱冠,有不隐之忠,比请退身,愿抑家权。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计, 竇氏 之福。”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臣伏见陛下发德音,下明詔,以天下安危之至计,谋及于布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理学诸儒,如 熊赐履 、 魏象枢 、 陆陇其 、 朱軾 辈,时有献替,而其所因革,未有关于至计者。”
《漢語大詞典》:至愿(至願)
恳切的愿望;最大的愿望。《后汉书·杜诗传》:“臣 诗 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出从华盖,入侍輦轂,承答圣问,拾遗左右,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 明 宋濂 《罗氏五老图诗卷序》:“人生至欲者莫踰其寿考,之‘九五福’举以为首;诗人善颂虽不一而足,尤以此为至愿焉。”
分類:恳切愿望
《漢語大詞典》:来至(來至)
来到。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行春令,则煖风来至。”汉书·扬雄传赞:“初, 雄 年四十餘,自 蜀 来至游京师。”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新春燕子还来至,一双飞。垒巢泥湿时时坠,涴人衣。”
分類:来至来到
《漢語大詞典》:至味
最美好的滋味;最美味的食品。吕氏春秋·本味:“ 汤 得 伊尹 ,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牺猳。明日设朝而见之,説 汤 以至味。” 高诱 注:“为 汤 説美味。”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虽有天下之至味,弗嚼弗知其旨也。” 明 方孝孺 《王温子栗字说》:“饮食资乎水火,而饮食非水火也。咸酸本乎盐梅,而至味非盐梅也。”
《漢語大詞典》:交至
一齐来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唐 韩愈 《潮州谢孔大夫状》:“开缄捧读,惊荣交至。” 明 方孝孺 《与纳斋先生书》:“伏审义门尝有不虞之灾,继沐殊常之泽,惊喜交至。”
分類:一齐来到
《漢語大詞典》:三至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荀子·议兵:“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杨倞 注:“至谓一守而不变。”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问:‘敢问何谓三至?’ 孔子 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説,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
(2).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至”谓谣言多次传播,也会产生影响。后汉书·班超传:“身非 曾参 而有三至之谗,恐见疑於当时矣。”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谗言三至,慈母不亲。”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语称訕上之非,律有慝名之禁,皆所以防三至之毁,重两造之明。” 明 张居正 《答司空雷古》:“幸逢英明之主,不揣绵力,欲一举而振之,乃以此致恨於羣小,流言不啻於三至矣。”
(3).谓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使敌困惫。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石一参 今诠:“三至者,以游兵不时出入敌境,彼来则我退,彼退则我往,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也。”
《骈字类编》:东至(东至)
唐 杜甫 大麦行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分类:东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