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2
词典
3
分类词汇
9
其它
10
分类词汇
上善
周行
知止
圣治
行至
平格
平至
无动为大
玛自达神
《漢語大詞典》:
上善
至善。
《
老子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
诗之十一:“上善叶渊心,止川测动性。”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
:“见贤必亲,法上善於礼文。”
分類:
至善
《國語辭典》:
周行
拼音:
zhōu xíng
1.循环运行。《老子》第二五章:「周行而不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宰羊为羹,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下皮内,周行遍体,痛楚号叫。」
2.巡行、绕行。《左传。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宋。
陆游
〈
上书乞祠辄述鄙怀
〉诗:「飘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分類:
周行
循环
巡行
环运
运行
绕行
《國語辭典》:
知止
拼音:
zhī zhǐ
1.适可而止,不作无限的要求。《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游记。东游记。第四回》:「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2.知其所应止之处。《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宋。朱熹〈章句〉:「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分類:
懂得
适可而止
至善
境地
知足
《漢語大詞典》: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
《
老子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汉书·疏广传
》
:“ 广 谓 受 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
苏轼
《黄州安国寺记》
:“﹝ 继连 ﹞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 连 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亦作“ 知足不殆 ”。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
:“太傅 疎广 谓少傅 受 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分類:
适可而止
避免
危险
《漢語大詞典》:
圣治(聖治)
至善之治。亦用以称颂帝王之治迹。
《
庄子·天地
》
:“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
:“圣治今无外,王师古有征。”
分類:
至善
称颂
帝王
《漢語大詞典》:
行至
到达。
《
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
》
:“行至十岁来,五经三史,无所不通。”
谓行为臻于至善之境。
《
荀子·子道
》
:“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哉!”
分類:
行至
到达
至善
《漢語大詞典》:
平格
公正至善。
《
书·君奭
》
:“公曰: 君奭 !天寿平格,保乂 有殷 。” 孔颖达 疏:“ 殷 之先王有平至之德,故能安治 有殷 。” 明
张居正
《翰林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
:“盖公向之所言,无一不售者,公信可谓平格之臣已。” 清
阮葵生
《
茶馀客话
》
卷一:“上有寿考之圣人,下即有平格之硕辅。”
分類:
公正
至善
《漢語大詞典》:
平至
谓公平至善。
《书·君奭》
“天寿平格” 孔 传:“言天寿有平至之君,故安治 有殷 。” 孔颖达 疏:“平谓政教均平,至谓道有所至也。”
分類:
公平
至善
《漢語大詞典》:
无动为大(無動爲大)
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汉
贾谊
《
新书·孽产子
》
:“今也平居则无茈施,不敬而素宽,有故必困。然而献计者类曰:‘无动为大’耳。”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全传》
:“伟哉此言,此实民族主义之精神,而国家所恃以立于物竞天择之域者,而岂后世迂儒退守畏葸,疲软苟且,懐抱一‘无动为大’之劣根性者所能梦也。”
分類:
以不
变动
至善
政治
治主
主张
《国语辞典》:
玛自达神(玛自达神)
拼音:
mǎ zì dá shén
祆教的主神。代表至善者、创造者、世界审判者。象徵光和光明。
分类:
祆教
至善
创造
世界
审判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