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阿摩尼亚水(阿摩尼亚水)  拼音:ā mó ní yà shuǐ
溶有阿摩尼亚成分的水,无色,有臭味,具弱碱性。液态,呈碱性反应,能导电。阿摩尼亚水再稀释后可当作清洁剂或急救用的嗅剂,可作肥料、医治虫螫等用,在工业上的用途极为广泛。也称为「氨水」。
分类:无色臭味
《国语辞典》:脱臭(脱臭)  拼音:tuō chòu
除去臭味。如:「冰箱要经常脱臭,食物才不会有异味,也可避免细菌的滋生。」
分类:除去臭味
《国语辞典》:汗腥气(汗腥气)  拼音:hàn xīng qì
流汗后所发出的恶臭味。
《国语辞典》:氯仿  拼音:lǜ fǎng
无色挥发性液体,有特殊臭味,可用作溶解剂,医学上则用作麻醉剂。也称为「哥罗仿」。
《国语辞典》:氯醛  拼音:lǜ quán
三氯乙醛。是一种具刺激臭味的无色液体。其水合物(水合三氯乙醛)为无色固体,曾用作安眠药,现已少用。
《国语辞典》:臭脚丫子(臭脚丫子)  拼音:chòu jiǎo yā zi
有恶臭味的脚。如:「先去把臭脚丫子洗一洗才能上床睡觉。」
分类:恶臭臭味
《国语辞典》:氯乙烯  拼音:lǜ yǐ xī
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可由乙炔或氯化氢通过浸过氯化汞的浮石而得。可供合成树脂剂用。
《国语辞典》:亚硫酐(亚硫酐)  拼音:yà liú gān
分子式SO2,一种无色而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遇水成亚硫酸,毒性强,可作杀菌、防腐、漂白剂等。参见「二氧化硫」条。
《国语辞典》:铜臭味(铜臭味)  拼音:tóng xiù wèi
铜钱的臭味。讥讽庸俗的有钱人,或以贿赂拉拢关系的人。如:「他虽家财万贯,却闻不到丝毫铜臭味。」
《國語辭典》:二氧化硫  拼音:èr yǎng huà liú
分子式SO2,一种无色而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遇水成亚硫酸,毒性强,可作杀菌、防腐、漂白剂等。也称为「亚硫酐」。
《國語辭典》:蚕蛹油(蠶蛹油)  拼音:cán yǒng yóu
从蚕蛹中提取出来的油,具臭味,主要供工业用。
分類:提取臭味
《國語辭典》:氨水  拼音:ān shuǐ
氨气溶于水的溶液,无色,有臭味,具弱碱性。液态,呈碱性反应,能导电。氨水稀释后可当作清洁剂或急救用的嗅剂,可供制冰、作肥料及医治虫螫等用,在工业上的用途极为广泛。也称为「阿摩尼亚水」。
《國語辭典》:臭豆腐  拼音:chòu dòu fu
用豆腐腌制发酵,再用石灰封藏于缸内的佐餐食品。
《漢語大詞典》:藒车(藒車)
香草名。古用以去除臭味及虫蛀。
《漢語大詞典》:焦臭
物体被烧焦的臭味。 茅盾 《子夜》四:“劲风挟着黑烟吹来,有一股焦臭,大概是什么地方又起火了。” 鲁彦周 《找红军》:“刺鼻的焦臭味一阵阵传来。”
分類:烧焦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