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中正 拼音:zhōng zhèng
1.不偏不倚。《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宋。叶适 〈答少詹书〉:「轻鄙中正平易之论,而多为惊世骇俗绝高之语。」
2.正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
3.纯正。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4.职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所置,主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5.三国魏开始立中正以区别人物出身的贵贱。参见「九品中正」条。《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语林。卷二。文学》:「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2.正直。《管子。五辅》:「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东观汉记。卷一五。申屠刚传》:「性刚直中正,志节抗厉,常慕史䲡汲黯之为人。」
3.纯正。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郑,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4.职官名。秦末陈胜自立为楚王时所置,主掌纠察群臣的过失。《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5.三国魏开始立中正以区别人物出身的贵贱。参见「九品中正」条。《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语林。卷二。文学》:「中正,乡曲之表也。藻别人物,知其乡中贤愚出处。」
《國語辭典》:成家 拼音:chéng jiā
1.结婚,亦指建立家业。如:「他已到该是成家的年纪了。」《辽史。卷七一。后妃列传。景宗睿智皇后萧氏》:「思温尝观诸女扫地,惟后洁除,喜曰:『此女必能成家!』帝即位,选为贵妃。」《老残游记》第五回:「这人姓王,只有夫妻两个,三十岁上成家。」
2.学术、文章或艺术上的成就能自成派别,蔚为大家。如:「他钻研语言学多年,如今已卓然成家。」《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列传一。序》:「兹为〈文苑传〉,但取诗文有名能自成家者,汇为一编,以著有清一代文学之盛。」
2.学术、文章或艺术上的成就能自成派别,蔚为大家。如:「他钻研语言学多年,如今已卓然成家。」《清史稿。卷四八四。文苑列传一。序》:「兹为〈文苑传〉,但取诗文有名能自成家者,汇为一编,以著有清一代文学之盛。」
《漢語大詞典》:西楚
(1).古地域名。 三楚 之一。《史记·货殖列传》:“夫自 淮北 沛 、 陈 、 汝南 、 南郡 ,此 西楚 也。” 南朝 梁 沈约 《为晋安王谢南兖州章》:“进不能闲诗 西楚 ,好礼 北河 ;退无以振采六条,宣风万里。”参见“ 三楚 ”。
(2).古国号。 秦 亡, 项羽 自立为 霸王 ,有 西楚 、 东楚 与 梁 地共九郡,因建都於 西楚 彭城 ,国号“西楚”。《文选·邹阳〈上书吴王〉》:“兵不留行,收弊人之倦,东驰 函谷 , 西楚 大破。”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项羽 自号 西楚霸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外罹 西楚 之祸,内受牧竖之焚。”
(2).古国号。 秦 亡, 项羽 自立为 霸王 ,有 西楚 、 东楚 与 梁 地共九郡,因建都於 西楚 彭城 ,国号“西楚”。《文选·邹阳〈上书吴王〉》:“兵不留行,收弊人之倦,东驰 函谷 , 西楚 大破。”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项羽 自号 西楚霸王 。” 晋 潘岳 《西征赋》:“外罹 西楚 之祸,内受牧竖之焚。”
《漢語大詞典》:半人
(1).谓够不上一个人。多用为嘲戏之辞。 晋 习凿齿 以脚疾废於家巷, 襄阳 陷於 苻坚 , 坚 闻其名,与 道安 俱舆而致焉,谓 权翌 曰:“朕取 襄阳 ,惟得一人半。” 翌 曰:“谁耶。” 坚 曰:“ 安公 一人, 习凿齿 半人也。”见《襄阳耆旧传》。 唐 白居易 《咏身》诗:“ 周南 留滞称遗老, 汉 上羸残号半人。”《旧五代史·晋书·陈保极传》:“ 保极 以 维翰 短陋,故谓之半人也。” 清 胡天游 《保定幕府书怀呈别少仪并示王许二记曹》诗:“半人侵肺病,一卦锁眉愁。”
(2).作恶的人。《大般涅槃经》卷八:“世间,为恶行者,名为半人;修善行者,名为满人。”
(3).受人庇护、不能自立的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正人当庇人,不当为人所庇。为人所庇,即能自立,亦半人耳,庇人者尚餘半在人。”
(4).犹半仙人。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七:“剩水残山作半人,多时席帽不生尘。”参见“ 半仙 ”。
(2).作恶的人。《大般涅槃经》卷八:“世间,为恶行者,名为半人;修善行者,名为满人。”
(3).受人庇护、不能自立的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尺牍新钞》:“正人当庇人,不当为人所庇。为人所庇,即能自立,亦半人耳,庇人者尚餘半在人。”
(4).犹半仙人。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七:“剩水残山作半人,多时席帽不生尘。”参见“ 半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