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小闲
不孝子
碎小
小圣
兀卒
某矣
子童
太爷
曾臣
余一人
鲰儒
山臣
老人家
阿阳
鄙老
《國語辭典》:小閒  拼音:xiǎo xián
身分卑下的侍童,有时亦用为自谦之词。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自家张小閒的便是,平生做不的买卖,止是与歌者姐姐每叫些人,两头往来,传消寄信都是我。」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昨日茶坊里张小閒来说,有个浮梁茶客刘一郎,要来和孩儿吃酒。」
《国语辞典》:不孝子  拼音:bù xiào zǐ
1.没有善尽孝道的人。如:「他弃父母于不顾,真是个不孝子。」
2.子女对父母自称为「不孝子」。《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经叩头大哭曰:『不孝子累及慈母矣!』」
《國語辭典》:碎小  拼音:suì xiǎo
家人、儿女等。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自家女直人氏,叫做金安寿,嫡亲的两口儿,别无甚碎小。」
《國語辭典》:小圣(小聖)  拼音:xiǎo shèng
旧时文学作品中,神怪自称的谦辞。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小圣乃蓬壶仙长是也。」《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十九出》:「小圣乃是东岳泰山府君。」
《漢語大詞典》:兀卒
党项 语音译。 西夏 国主的自称。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赵元昊 ﹞犹称男 邦泥定国 兀卒上书父 大宋 皇帝,更名 曩霄 而不称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号。议者以为改吾祖为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许。”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今贵称兀卒,以避中朝,取 汉 唐 故事,如单于、可汗之类。”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元昊 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问。”
《漢語大詞典》:某矣
自称之词。犹某也,我。矣,语气词,无义。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某矣 云长 ,自到 许都 ,见了圣人,封某为 寿亭侯 之职。”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四折:“某矣 蔡阳 ,来到这古城也,众军摆开阵者。” 明 无名氏 《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今 唐元帅 有难,军师来报,某矣剷马单鞭,须索救元帅走一遭去。”
《國語辭典》:子童  拼音:zǐ tóng
戏曲中后妃、仙女的自称。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子童二人,乃上界紫霄玉女。」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子童乃刘皇后是也。虽无绝色,幸掌中宫。」
《國語辭典》:太爷(太爺)  拼音:tài yé
1.对知县等官吏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罪案已成,太爷昨日已经把你发放过了。今日只是覆审一次,便可了事。」《红楼梦》第一回:「这日甄家大丫头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唱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
2.对祖父的尊称。如:「老太爷」。
3.对年老的父祖辈人的尊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据我听你讲起你家太爷的光景来,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辈。」
4.态度倨傲的人自称。《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快把金银献出来,还有个佛眼相看,不然太爷们就要动手了。」
《漢語大詞典》:曾臣
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左传·襄公十八年》:“曾臣 彪 将率诸侯以讨焉。” 杜预 注:“曾臣,犹末臣。” 孔颖达 疏:“曾祖曾孙者,曾为重义,诸侯之於天子,无所可重,曾臣犹末臣,谦卑之意耳。”
《漢語大詞典》:余一人
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子曰﹞:‘余一人无日忘之,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国语·周语上:“在《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韦昭 注:“天子自称曰余一人。”
《漢語大詞典》:鲰儒(鯫儒)
(1).迂腐的儒士。旧唐书·萧遘孔纬等传论:“嚣浮士子,闒茸鯫儒,昧 管 葛 济时之才,无 王 谢 扶颠之业。”
(2).犹鲰生。自称的谦词。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鯫儒献颂,永孚千秋。”参见“ 鯫生 ”。
《國語辭典》:鲰生(鯫生)  拼音:zōu shēng
1.见识鄙陋的人。为轻蔑读书人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文士自谦之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叹鲰生不才,谢多娇错爱。」
《漢語大詞典》:山臣
隐逸之士对君王的自称。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隐逸》:“ 玄宗 徵 嵩山 隐士 卢鸿 ,三詔乃至。及謁见不拜,但磬折而已。问其故, 鸿 对曰:臣闻 老子 云:‘礼者,忠信之薄’,不足可依,山臣 鸿 ,敢不忠信奉见。”
《國語辭典》:老人家  拼音:lǎo ren jia
1.对老者的尊称。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一个老人家,你这般寻死觅活的,有甚么冤屈的事,你和我说著。」《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他老人家是一位现任制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尊称自己或别人的双亲。《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人家既是有恙,世兄何不送他回去?」
《漢語大詞典》:阿阳(阿陽)
(1).自称。犹我。尔雅·释诂下“阳,予也” 晋 郭璞 注:“《鲁诗》曰:‘阳如之何?’今 巴 濮 之人自呼阿阳。” 郝懿行 义疏:“阳之为言养也,女之贱者称阳,犹男之卑者呼养也…… 郭 云‘今 巴 濮 之人自呼阿阳’者,阿即我也。魏志·东夷传云东方人名我为阿。然则自呼阿阳,亦如自称廝养矣。”
(2).引申为自己生养的。 唐 元结 《送孟校书往南海》诗:“君有失母儿,爱之似阿阳。”
《漢語大詞典》:鄙老
犹老朽。老人自称的谦词。《晋书·王接传》:“求贤与能,小无遗错,是以鄙老思献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