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罪逆
师子吼
二凶
受箓
不谷
白老
小僧
友弟
客家
删述
白翁
种放
棘人
不慧
本房
《漢語大詞典》:罪逆
(1).罪恶悖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又盛毁 灌夫 所为横恣,罪逆不道。”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四折:“万古纲常众口评跋,畅道是罪逆滔天,何时解脱!” 明 李贽 《复士龙悲二母吟》:“交搆是非,诬加 翰峰先生 嗣孙以不孝罪逆恶名,又其势之所必至矣。”
(2).旧时人子居丧中自称之词。 宋 苏轼 《与曾子固书》:“伏惟哀怜而幸诺之,岂惟罪逆遗孤之幸,抑先君有知,实宠绥之。” 宋 王安石 《上宋相公书》:“及以罪逆扶丧归葬,阁下发使吊问,特在诸公之先,而所以顾恤之尤厚。”
(3).犹罪孽。参见“ 罪孽深重 ”。
《國語辭典》:罪孽深重  拼音:zuì niè shēn zhòng
罪恶极重。清。洪升《长生殿》第二五出:「罪孽深重,罪孽深重,望我佛度脱咱。」也作「罪逆深重」。
《漢語大詞典》:师子吼(師子吼)
(1).狮子吼。佛教语。谓佛祖在大众中讲决定之说而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窃以释门 义林法师 明大小乘,通内外学,灵山岭岫,苦海津梁,於大众中能师子吼。”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师子吼。”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六:“ 龙树 马鸣 齐现身,我闻大地师子吼。”
(2). 宋 陈慥 自称 龙丘先生 ,好宾客,然其妻 柳氏 极凶妒, 苏东坡 因有诗云:“ 龙丘居士 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 河东狮吼 ”。
《國語辭典》:河东狮吼(河東獅吼)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本为宋代陈慥之妻柳氏凶悍善妒,常使其夫惧怕的故事。用以讥嘲妻子凶悍,使丈夫畏惧。语本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后用以比喻太太凶悍发威。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七出:「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爹行千休万休,休将那皮鞭紧抽。」
《漢語大詞典》:二凶
指二恶事或二恶人。管子·内业:“节其五欲,去其二凶。” 尹知章 注:“喜怒过度,皆能为害,故曰二凶。” 南朝 宋 刘劭 与弟 濬 杀父 文帝 , 劭 自称帝。宋书为二人立《二凶传》,称 劭 为元凶。
《漢語大詞典》:受箓(受籙)
(1).古代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接受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叫受箓。诗·大雅·文王序“ 文王 受命作 周 也” 唐 孔颖达 疏:“伐 崇 ,作 灵臺 ,改正朔,布王号於天下,受籙应河图。”
(2).指道家接受符箓。 刘师培 《〈文说〉序》:“由是 五祖 传灯, 灵素 受籙,师承所在,罔敢或遗,可谓文章之桎梏矣。”
(3).谓新皇帝登基按道家的仪式接受符箓。隋书·经籍志四:“后 周 承 魏 ,崇奉道法,每帝受籙,如 魏 之旧。”
《國語辭典》:不谷(不穀)  拼音:bù gǔ
古代君侯自称不善的谦词。《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漢語大詞典》:白老
(1). 唐 诗人 白居易 的自称。 唐 白居易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 白老 忘机客, 牛公 济世贤。”
(2).猫的别名。 宋 徐铉 稽神录·卢枢:“席中一人曰:‘今夕甚乐,但白老将至,奈何?’因嘆叱。须臾,坐中皆突入阴沟中,遂不见。后数日罢郡,新政家有猫名白老,既至,白老自堂西阶地中,获鼠七八,皆杀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人物异名》:“猫曰蒙贵,又曰乌员、白老。” 金 王良臣 《狸奴画轴》诗:“三生白老与乌员,又现 吴生 小笔前。”
《國語辭典》:小僧  拼音:xiǎo sēng
沙弥,或出家人自称的谦辞。宋。黄庭坚 题默轩和遵老诗:「松风佳客共,茶梦小僧圆。」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小僧相国寺住持长老也。」
《漢語大詞典》:友弟
(1).见“ 友悌 ”。
(2).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 清 钱大昕 恒言录·亲属称谓类:“﹝ 明 ﹞ 朱存理 《铁网珊瑚》録 贞溪 诸名胜词翰,皆 元 时笔札也。其纸尾署名……有云‘友生 王逢 顿首再拜’……有云‘友弟 亨贞 书’,有云‘ 东郭 姻末 钱抱素 稽首拜呈’。今友生、友弟之称,惟以施之门下士。”参见“ 友生 ”。
《漢語大詞典》:友悌
亦作“ 友弟 ”。
(1).兄弟相友爱。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
(2).谓能与兄弟相友爱。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和〈阳城驿〉》:“上言 阳公 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张观 ﹞父名 居业 ,周易学究,性友弟。”
《國語辭典》:友生  拼音:yǒu shēng
1.朋友。《诗经。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文选。成公绥。啸赋》:「于是延友生,集同好,精性命之至机,研道德之玄奥。」
2.老师对于门生的自称。清。袁枚《随园随笔。卷下。称谓类。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孔子云:『自吾得由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而前有光后有煇,吾得四友焉。』云云。是师称友生之滥觞乎!」
《國語辭典》:客家  拼音:kè jiā
1.为主人做事的工人。《谈徵。名部下。客家》:「焦光饥则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已,今人谓客家者本此。」
2.在外行走做生意的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纵饶挑贩客家,独自个担来做己有。」
3.客家人的简称。参见「客家人」条。
《漢語大詞典》:删述
相传 孔子 序《书》《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见论语·述而。后以“删述”谓著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 唐 李白 《古风》之一:“我志在删述,重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絶笔於获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建安 以后,更綺丽不足为法,迨 有唐 文运肇兴,而己适当其时,将以删述,继获麟之后。”
《漢語大詞典》:白翁
唐 诗人 白居易 自称。后人亦以此称之。 唐 白居易 《池上作》诗:“岂如 白翁 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或嗤 元郎 ( 元稹 )漫,或訿 白翁 囁。”
《国语辞典》:种放  拼音:chóng fàng
人名。(西元?~1015)字名逸,自称退士,宋代洛阳人。沉默好学,奉母隐居终南山,以讲习为业。真宗时被徵赴阙,寻以母命还山。著有诗集、蒙书等。
《國語辭典》:棘人  拼音:jí rén
内心极度哀悽的人。语出《诗经。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后用为居父母丧者的自称之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如果老头子不死,他又何尝有甚父丧大故,向人借钱?又何故好好的自称棘人?」
《國語辭典》:不慧  拼音:bù huì
愚笨、不聪明。《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父瑍,生而不慧,位秘书郎,早亡。」也作「不惠」。
《國語辭典》:本房  拼音:běn fáng
1.自己住宿的房间。《老残游记》第五回:「走回店去就到本房坐了一刻,看了两页书。」
2.房,指僧、道等的宗支。本房指本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随出票唤『西山观黄妙修的本房道众来领尸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