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2,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松籁
性天
大通
合道
乘化
溟涬
玄德
正性
流形
天则
混成
翼然
知常
天趣
活泼
《漢語大詞典》:松籁(松籟)
风吹松树发出的自然声韵。 唐 欧阳衮 《南涧寺》诗:“松籟泠泠疑梵唄,柳烟歷歷见招提。”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一:“隐居松籟细錚然,何独 微之 重碧鲜。” 清 陈步雷 《涌泉寺》诗:“风传松籟浑鐘响,云护山光失寺门。” 陈去病 《焦山中流遇急湍》诗:“謖謖疑松籟,淙淙响石泉。”
《漢語大詞典》:性天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闻见虽稍广,性天不灵,随即废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
《國語辭典》:大通  拼音:dà tōng
1.通答事物之理。《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2.南朝梁武帝的年号(西元527~529)。
《漢語大詞典》:合道
谓合于自然或人事的道理。史记·曹相国世家论:“ 参 为 汉 相国,清静极言合道。”《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帝叹息” 裴松之 注引魏书:“ 歆 性周密,举动详慎,常以为人臣陈事,务以讽諫合道为贵。” 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卷舒唯合道,喜愠不劳神。”
《國語辭典》:乘化  拼音:chéng huà
顺随自然运转变化之理。《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唐。许景先〈徵君宅〉诗:「了心悟有物,乘化游无垠。」
《漢語大詞典》:溟涬
(1).天地未形成前,自然之气混混沌沌的样子。 汉 张衡 《灵宪》:“太素之前,幽清玄浄,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灵,厥外惟无,如是者永久焉,斯谓溟涬。”太平御览卷一引《三五历纪》:“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涬始牙,濛鸿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 明 屠隆 《綵毫记·仙官列奏》:“大道宗虚无,至真合溟涬。”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微茫一线走絶壁,谁凿溟涬开鸿濛。”
(2).泛指自然之气。 唐 皮日休 《反招魂》:“承溟涬之命兮,付余才而辅君。” 明 张羽 《金川门》诗:“江光合海气,溟涬神攸存。”
(3).水势无边际貌。《淮南子·本经训》:“ 舜 之时, 共工 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龙门 未开, 吕梁 未发, 江 淮 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高诱 注:“溟涬,无畔岸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李铁笛》:“溟涬浪中求白云, 崑崙山 里採琼枝。” 明 刘基 《壬辰岁八月自台州之永嘉度苍岭》诗:“瀑泉流其中,豃若洩溟涬。”
(4).谓不着边际。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文学守死溟涬之语,而终不移。”
(5).尊敬推崇。庄子·天地:“若然者,岂兄 尧 舜 之教民,溟涬然弟之哉?” 郭象 注:“溟涬,甚贵之谓也。不肯多谢 尧 舜 而推之为兄也。” 宋 范成大 《假十二峰》诗:“何以假为非确论,直疑溟涬弟 高唐 。”
《國語辭典》:玄德  拼音:xuán dé
1.高深、幽潜的德性。《书经。舜典》:「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文选。刘琨。劝进表》:「伏惟陛下玄德,通于神明。」
2.天地玄妙之理。《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托玄德,长无衰。」《文选。张衡。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
3.佛教上指玄妙的功德。
4.三国蜀刘备的字。参见「刘备」条。
《漢語大詞典》:正性
(1).自然的禀性;纯正的禀性。汉书·律历志上:“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 三国 魏 孟康 《荐崔林》:“﹝ 崔林 ﹞禀自然之正性,体高雅之弘量。” 宋 范仲淹 《省试自诚而明谓之性赋》:“存乎诚,而正性既立。”
(2).佛教语。离断烦恼谓正性。 元 萨都剌 《灯草》诗:“慧灯莫与羣迷染,正性何愁慾境遮。”
《國語辭典》:流形  拼音:liú xíng
1.变化成形。《易经。乾卦》:「《彖》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隋书。卷一。高祖纪上》:「五气陶铸,万物流形。」
2.各种形态。指万物。晋。郭璞〈江赋〉:「焕大块之流形,混万尽于一科。」宋。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漢語大詞典》:天则(天則)
(1).犹天道。自然的法则。易·乾:“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唐 杨炯 《浑天赋》:“俯察人事,仰观天则。” 清 黄宗羲 《郑兰皋八十寿序》:“时有常变,势有顺逆,德有刚柔,类有邪正。然此中各有自然之天则。” 刘师培 《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近世哲学家以此法为天则。谓天下事物,均依自然定规之活动力,即变形变化之际,亦各有一定不易之定规。”
(2).天子的法令。
《國語辭典》:混成  拼音:hùn chéng
1.混杂而成。如:「黄色和蓝色可以混成绿色。」唐。刘知几《史通。卷五。采撰》:「观夫丘明受经立传,广包诸国,盖当时有《周志》、《晋乘》、《楚杌》等篇,遂乃聚而编之,混成一录。」
2.浑然一体,自然形成。《老子》第二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梁书。卷一三。列传。沈约》:「虽混成以无迹,寔遗训之可秉。」
《漢語大詞典》:翼然
鸟展翅貌。常用以形容自然飘逸、恭谨端好之状。亦用以形容山石或亭台等建筑物高耸开张之状。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 宋 杨万里 《登鸟石寺》诗:“小亭解事知儂倦,翼然飞出青山半。” 明 方孝孺 《赠卢信道序》:“予获与之语,其气薰然以和,其容翼然以恭。” 清 恽敬 《游罗汉碞记》:“大石翼然,下可列坐千人。” 朱自清 《南京》:“ 燕子矶 在 长江 里看,一片绝壁,危亭翼然,的确惊心动魄。”
《漢語大詞典》:知常
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逸周书·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设其利,而民自至……此谓归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高亨 正诂:“知常即知万物本性之自然也。”
《國語辭典》:天趣  拼音:tiān qù
自然的情趣。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七。书画》:「往岁小窑村陈用之善画,迪见其画山水,谓用之曰:『汝画信工,但少天趣。』」元。汤垕《古今画鉴。宋画》:「元章当称华亭李甲,字景元,作翎毛有天趣。」
《國語辭典》:活泼(活潑)  拼音:huó pō
1.自然生动而不呆板。如:「她个性活泼,深具人缘。」、「这篇文章叙述生动活泼,颇受好评。」
2.化学上形容元素或化合物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