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身行
(1).操行;品行。荀子·富国:“仁人之用国,将脩志意,正身行。” 汉 贾谊 新书·辅佐:“正身行,广教化,修礼乐,以美风俗。”
(2).亲自执行。《史记·李斯列传》:“昔者 司城子罕 相 宋 ,身行刑罚,以威行之,朞年遂劫其君。”
(3).只身行走。 宋 苏轼 《龟山》诗:“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菴初白头。”《封神演义》第五二回:“ 闻太师 曰:‘吾非不能遁回 朝歌 见天子,再整大兵,以图恢復。只人马累赘,岂可捨此身行?’” 清 翁方纲 《欧阳文忠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國語辭典》:亲政(親政)  拼音:qīn zhèng
旧时皇帝年幼即位,多由皇太后垂帘听政,或摄政大臣主持政事,待成年后,乃亲自处理政务,称为「亲政」。《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皇帝年在襁褓,未任亲政,战战兢兢,惧于宗庙之不安。」
《國語辭典》:女祸(女禍)  拼音:nǚ huò
由女子所引起的祸害。多指君主宠信女子,或由于女主执政而败坏国事。含贬义。《新唐书。卷五。玄宗本纪》:「呜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
《漢語大詞典》:三旨相公
宋 王珪 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不建一策,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皇帝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云已得圣旨;故以此称讽之。见宋史·王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