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金带(金帶)  拼音:jīn dài
以黄金装饰的衣带。《北史。卷五九。李贤传》:「遣使谒隋文帝,并上十三环金带,盖天子服也,以微申其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刘元普睡到三更,只见两个人幞头象简,金带紫袍,向刘元普扑地倒身拜下。」
《國語辭典》:带围(帶圍)  拼音:dài wéi
带,衣带。带围指腰带的周围宽度。汉。刘向《列女传。卷一。魏芒慈母》:「慈母忧戚悲哀,带围减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杜韦娘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國語辭典》:鱼尾(魚尾)  拼音:yú wěi
1.鱼的尾部。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筛筛鱼尾掉,瞥瞥鹅毛换。」唐。杜牧 即事诗:「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
2.比喻眼角的皱纹。《金瓶梅》第二九回:「你行如摆柳,必主伤妻;鱼尾多纹,定终须劳碌。」
3.一种古书版刻标识。在书叶中缝有鱼尾形的丙字标记,作为间隔文字或题记书名之用。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三出:「则见没掂三展花分鱼尾册,无赏一挂日子虎头牌。」
《漢語大詞典》:腰镰
腰带镰刀。亦指腰里所佩的镰刀。 唐 王绩 《采药》诗:“腰鎌戊己月,负鍤庚辛日。” 宋 陆游 《农家歌》:“腰鎌卷黄云,踏碓舂白玉。” 清 沈岸登 《尾犯·笋》词:“记紫薑畦畔,载取腰鎌,山厨先煮。”
分類:腰带镰刀
《漢語大詞典》:腰金
古代朝官的腰带,按品级镶以不同的金饰,品级高者亦以纯金制成。后因以泛指身居显要。金,亦指金印或金鱼袋。 唐 岑文本 《三元颂》:“腰金鸣玉,执贄奉璋。” 宋 苏轼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不羡腰金照地光,蹔时假面弄《西凉》。” 元 于石 《咏毛惜惜》:“古今无限腰金者,歌舞筵中过一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此后 闻人生 在宦途有蹉跌,不甚像意,年至五十,方得腰金而归。”参见“ 腰金衣紫 ”、“ 腰金拖紫 ”。
《國語辭典》:带眼(帶眼)  拼音:dài yǎn
1.腰带上的孔眼。宋。王安石 寄余温卿诗:「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宋。沈端节〈薄倖。桂轮香满〉词:「休文瘦损,陡觉频移带眼。」
2.顺眼看看。如:「他带眼看看就发现问题之所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直待转手关门,带眼看去,那小床帐钩上吊著一个紫檀的小木鱼。」
《漢語大詞典》:大圭
佩玉,作丁字形,用途如笏,插在腰带间以记事备忘。周礼·春官·典瑞:“玉晋大圭,执镇圭,繅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 郑玄 注:“王所搢大圭也,或谓之珽。” 孙诒让 正义引 戴震 云:“大圭,笏也。天子玉笏,其首六寸,谓之珽。”
《國語辭典》:鞶帨  拼音:pán shuì
大带与佩巾。汉。扬雄《法言。寡言》:「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
《漢語大詞典》:灵飞(靈飛)
(1).指修身养生之术。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水玉出烟,灵飞生光。” 钱振伦 注:“《汉武内传》:‘求道益命,皆须五帝六甲灵飞之术,六丁六壬名字之号。’”
(2).道教经典《灵飞经》的省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一:“今夕《灵飞》何甲子? 上清 斋设记心头。” 刘逸生 注:“今晚在道家的经典算是什么日辰呢?《灵飞》,道教经典中有《上清灵飞六甲真文经》。”参见“ 灵飞经 ”。
(3).仙人腰带名。汉武帝内传:“ 王母 上殿……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綬,腰佩分景之剑。”云笈七籤卷二十:“ 玄皇夫人 ……衣飞锦罗帬、凤文锦帔,带灵飞紫綬。”
(4).仙童名。云笈七籤卷五三:“从灵飞仙童三十九人,下治兆身洞房宫中。”云笈七籤卷八十:“灵飞秀太微,玉女翠朱琼,窈窕飞空出,飘飘乘空生。”
(5).谓得道成仙。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大则灵飞羽化,小则轻强无疾,以存其身,即而効之也。”
《漢語大詞典》:灵飞经(靈飛經)
道经名。今《道藏》中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上清琼宫灵飞六甲箓二种,合称《灵飞经》。 唐 书法家 锺绍京 写有《灵飞经帖》。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 甘啸嵒 ﹞诗文上宗七子,殊有豪气,为旗籍文士之冠,然不甚工楷书。有某大臣延其书写奏牘,先生以《灵飞经》法为之。”
《漢語大詞典》:珂佩(珂珮)
(1).珂制的佩饰。 唐 顾况 《洛阳陌》诗之二:“珂珮逐鸣騶,王孙结伴游。”旧唐书·职官志二:“凡百僚冠笏、繖幰、珂珮,各有差。”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烟烟湾湾,珂珮珊珊,冷清夜静水寒,可正是渔人江上晚。” 清 唐孙华 《次韵答倪草亭》:“遥想 长安 珂珮客,火云夹日炙雕鞍。”
(2).螺蛤介壳联缀而成的腰带。太平御览卷九四八引《云南记》:“ 新安 蛮妇人於耳上悬金环子,贯瑟瑟,帖於髻侧;又腰以螺蛤,联穿繫之,谓之珂珮。”
(3).比喻雨点。
《漢語大詞典》:袍带(袍帶)
(1).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 南天竺 ﹞使者曰:‘蕃夷惟以袍带为宠。’帝以锦袍、金革带、鱼袋并七事赐之。”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卷一:“ 真宗 一日晚坐 承明殿 ,召学士对,既退,中人就院宣諭曰:‘朕适忘御袍带,卿无讶焉。’”宋史·李继周传:“ 至道 二年,授 西京 作坊副使,赐袍带、银綵、雕戈以宠之。”
(2).泛指长袍衣带。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先生年十七,尚从师就业。与 许子威 辈同从 鲍季和 先生,晨兴必具袍带而去。”
《漢語大詞典》:银带(銀帶)
银饰的腰带。常借代高官显宦。 南朝 梁元帝 《和弹筝人》之一:“旧柱未移处,银带手轻持。”宋史·舆服志五:“虽升朝着緑者,公服上不得繫银带。”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推排列拜皆新贵,乌纱银带纷趋蹌。”
《漢語大詞典》:窃钩(竊鈎)
偷腰带钩。谓小偷小摸。 明 储国桢 《杂咏》:“羣盗窃钩终问鼎,元戎筹国并齎粮。” 续范亭 《感言》:“古人有窃国窃钩之喻,今日竟有窃党而兼窃国者,当得何罪?”参见“ 窃鉤者诛,窃国者侯 ”。
《國語辭典》:闹装(鬧裝)  拼音:nào zhuāng
以宝石杂缀而成的带状佩饰。《水浒传》第六二回:「身穿鸦翅青团领,腰系羊脂玉闹装。」也作「闹妆」。
《漢語大詞典》:闹装花(鬧裝花)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閙装花:《余氏辨林》:‘京师儿女多翦綵为花或草虫之类,曰閙嚷嚷,即古所谓閙装也……’ 元 强珇 《西湖竹枝词》:‘湖上女儿学琵琶,满头多插閙装花。’”参见“ 闹蛾 ”、“ 闹鹅 ”。
《漢語大詞典》:勒帛
丝织腰带。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八:“主人著头巾,繫勒帛,不具衣冠。”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背子率以紫勒帛繫之,散腰则谓之不敬。”宋史·仪卫志一:“旁头一十人,素帽、紫紬衫、纈衫、黄勒帛,执铜仗子。”
分類: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