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滑塌
谓脚步打滑。《太平天囯歌谣传说集·大阿水上阵》:“ 大阿水 仗着力气大,总算挣上了岸,可是全身水淋淋,一步一滑塌。”
分類:脚步打滑
《漢語大詞典》:列趄
趔趄。脚步歪斜。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三折:“脚列趄登輦路花基,神恍惚步瑶阶玉砌。”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三折:“手张狂脚列趄,探身躯将丹桂折。”
《漢語大詞典》:挪步
移动脚步。 茹志鹃 《百合花》:“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
《漢語大詞典》:杙步
拖着脚步,脚不离地缓步移动。杙,“曳”之讹。吕氏春秋·异用:“ 孔子 之弟子从远方来者, 孔子 荷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置杖而问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杙步而倍之,问曰:‘子之妻子不有恙乎?’” 陈奇猷 校释:“ 孙 ( 孙詒让 ) 蒋 ( 蒋维乔 )以‘杙’为‘曳’之譌,是也……上问兄弟已置杖,此时杖已不在手中,故问妻子则曳步。”一说,“杙步”应为“曳杖”、“杖步”。参阅广韵·上养太平御览卷七一○引吕氏春秋·异用
《漢語大詞典》:拽步
拉开脚步。《西游记》第八九回:“ 八戒 拽步要赶, 行者 道:‘且让他去。自古道穷寇勿追。且祇来断他归路。’”
《國語辭典》:毡上拖毛(氈上拖毛)  拼音:zhān shàng tuō máo
在毡上拖著其他的毛制品,滞塞难移。比喻行动迟缓。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著你去呵,似弩箭离弦;叫你回来呵,便似毡上拖毛。」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鲁智深似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毡上拖毛。」也作「毛里拖毡」。
《漢語大詞典》:肆迹
放开脚步。谓到处游览。 清 黄鷟来 《题毛闇斋采芝图》诗:“肆迹敛文藻,委怀在长年;安得 筇 竹杖,相从住云端。”
《漢語大詞典》:踢秃
象声词。脚步声。《负曝闲谈》第三十回:“少时天色微微透亮,各处靴声踢秃,都是些復试老爷们。”
《漢語大詞典》:踢秃秃
象声词。脚步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索元》:“一伙臭军踢秃秃走来,且自迴避。”
《國語辭典》:一溜歪斜  拼音:yī liù wāi xié
北平方言。形容行路蹒跚、脚步不稳。
《漢語大詞典》:移步换形
(1).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 清 戴名世 《雁荡记》:“大抵 雁荡 诸峯,巧通造化,移步换形。”
(2).比喻逐步起着变化。《扫迷帚》第二一回:“ 心斋 由 吴 返 镇 后,即以所得于 卞 汪 者,薰陶 徐 龚 ,渐渐移步换形。”
《国语辞典》:轮鎗拽步(轮鎗拽步)  拼音:lún qiāng yè bù
耍著枪、拖著脚步。形容轻敌或漫不经心的样子。《西游记》第四一回:「妖王轮鎗拽步,也无甚么盔甲,只是腰间束一条锦绣战裙,赤著脚,走出门前。」
《国语辞典》:两脚写字(两脚写字)  拼音:liǎng jiǎo xiě zì
形容因惊恐而脚步拖拉不能行动。《石点头。卷一二。候官县烈女歼仇》:「那婆子听说,起身要躲,两脚写字,只管望后要倒。」
《国语辞典》:两步做一步(两步做一步)  拼音:liǎng bù zuò yī bù
脚步加快。形容慌忙急促。《金瓶梅词话》第三○回:「应伯爵、谢希大听见西门庆生了子,送喜面来,慌的两步做一步走来贺喜。」《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话说匡超人望见自己家门,心里欢喜,两步做一步,急急走来敲门。」
《国语辞典》:携手接武(携手接武)  拼音:xī shǒu jiē wǔ
武,脚步。携手接武是指手拉著手,脚步跟著脚步。比喻跟别人亦步亦趋的学习。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八。回仙》:「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何以故?为人若反是,虽携手接武,终不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