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连襟(連襟)  拼音:lián jīn
1.衣襟相连,用以比喻极亲昵。唐。骆宾王 秋日与群公宴序:「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尔连襟,共挹青田之酒。」
2.称谓。姊妹的丈夫彼此互称。《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大乔小乔,皆姨夫之称;连襟连袂,亦姨夫之称。」《土风录。卷一六。连襟》:「姊妹之夫曰连襟。」也作「联襟」、「连袂」。
《漢語大詞典》:通怀(通懷)
谓互相交流情意,抒发胸怀。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师护 虽无殊绩,洁己节用,通怀期物,不恣羣下。”《资治通鉴·唐高宗武德元年》:“今日以前,咸共刷荡,使至以后,彼此通怀。” 清 梅曾亮 《闲园诗》序:“下不能径达其情於上,上不能明示其意,惟郡守之职当其枢,可以通怀虑微,抒德导情。”
《漢語大詞典》:澄襟
洁净的衣襟。比喻高洁的胸怀。 明 陈子龙 《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休士憩閒宇,竹石照澄襟。”
《漢語大詞典》:胸府
犹胸怀,心胸。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亲从凋亡,始遇此士,听其所问,殊开人胸府。”
分類:胸怀心胸
《漢語大詞典》:东门吴(東門吴)
战国策·秦策三:“ 梁 人有 东门吴 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 东门吴 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事亦见列子·力命。后因以“东门吴”为丧失亲人而胸怀旷达者的典型。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二:“霑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上慙 东门吴 ,下愧 蒙 庄子 。”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而 卢思道 称 邢邵 丧子不慟,自 东门吴 已来,未之有也。”
《國語辭典》:闳衍(閎衍)  拼音:hóng yǎn
文辞富丽。《汉书。卷三○。艺文志》:「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没其风谕之义。」
《漢語大詞典》:肺怀(肺懷)
胸怀,内心。 前蜀 杜光庭 《兴州王承休特进为母修黄箓斋词》:“虑乖折衷之宜,自掇过尤之目,以兹兢灼,常寘肺怀。” 宋 惠洪 《与黄六雷三》诗:“从余今几日,临事见肺怀。”
分類:胸怀内心
《漢語大詞典》:遐襟
广阔的胸怀;远大的抱负。 宋 朱熹 《奉酬丘子野表兄饮酒之句》:“举杯当勿辞,何虑復沉吟。醺酣遗所拘,神虑契遐襟。”
《漢語大詞典》:阔怀(闊懷)
(1).久别的怀念。《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韦皋 一见 遐叔 ,盛相款宴,正要多留几日,少尽阔怀。”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且请坐下,待我烹起茶来,叙叙阔怀。”
(2).胸怀宽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博尔奔察:“ 纯皇帝 抚视臣庶,阔怀大度,有时加以狎謔,以联上下之情。”
《漢語大詞典》:亮怀(亮懷)
忠直、坦荡的胸怀。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亮怀璵璠美,积久德逾宣。” 明 陈子龙 《长歌行》之一:“亮怀千秋志,盛名我所师。”
《漢語大詞典》:遐慨
广阔的胸怀;远大的志气。 晋 孙绰 《贺司空赞》:“哲人遐慨,垂漠澄神。”《宋书·武帝纪中》:“公明发遐慨,抚机电征,亲董侯伯,稜威致讨。”
《漢語大詞典》:渊襟(淵襟)
深广的胸怀。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渊襟眷睿岳,燮赞动甿歌。”
分類:深广胸怀
《漢語大詞典》:摅抱(攄抱)
抒发胸怀。 唐 韩愈 张籍 《会合联句》:“析言多新贯,攄抱无昔壅。” 唐 罗隐 《灵山寺》诗:“晚景聊攄抱,凭栏几荡魂。”
分類:抒发胸怀
《漢語大詞典》:胸心
(1).犹言内心;胸怀和气度。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怀逸藻於胸心,不寄意於翰素,则未知其有别於庸猥。”《花月痕》第七回:“他既有此胸心眼力,如何不知道我 杜采秋 呢?”
(2).借喻要害之地。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载 三国 魏 曹冏 上书:“一旦疆埸称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卫,臣窃惟此,寝不安席,思献丹诚,贡策朱闕。”
《漢語大詞典》:含怀(含懷)
(1).犹掌握。 汉 王充 论衡·程材:“以立难之材,含怀章句十万以上。”
(2).怀藏;携带。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曹曾 ﹞为客於人家,得新味则含怀而归。”
(3).谓藏于胸怀。 明 陈子龙 《杂诗》:“白日流有路,明星烂无期。清光伤人心,含怀待所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