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怯弱  拼音:què ruò
1.胆怯懦弱。《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夏侯渊》:「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且众人见吾怯弱,必不伏我,何以立威?」
2.懦弱胆小的人。《韩非子。守道》:「故设柙,非所以备鼠也,所以使怯弱能服虎也。」《抱朴子。外篇。博喻》:「荆卿朱亥,不示勇于怯弱之閒,孟贲冯妇不奋戈戟于俚侠之群。」
3.薄弱、瘦弱。宋。苏轼 乞降度牒脩定州禁军营房状:「盖是元初创造,材植怯弱,人工因循。」《红楼梦》第二回:「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
《漢語大詞典》:鬼胆(鬼膽)
(1).鬼的胆量。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宋 康与之 《昨梦录》:“盖力竭而不穷,文竭而不困,至于夺天工巧而破鬼胆,笔势犹未得已,世之作文者,孰能若是?”破鬼胆,犹言惊鬼神。
(2).比喻胆小。 奚侗 《雾泊辽海同中冷作》诗:“冰夷邀路嘘神雾,鬼胆如鼷此歇船。”
《國語辭典》:怯懦  拼音:què nuò
胆小怕事。《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南人怯懦,闻小有儆,必悉师以救之。」
《漢語大詞典》:畏事
(1).胆小怕事。汉书·杨敞传:“ 燕苍 知 上官桀 等反谋,以告 敞 ; 敞 素谨畏事,不敢言,乃移病卧。” 宋 苏轼 《因擒获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红楼梦第七五回:“ 尤氏 只含糊答应, 探春 知他畏事不肯多言。”
(2).谓诚敬处事。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仁智明达,多权略,乐施爱人,在家重慎畏事,勤于稼穡。”东观汉记·窦融传:“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修道。”
《國語辭典》:胆怯(膽怯)  拼音:dǎn què
胆小怯懦。《三国演义》第七○回:「你如此胆怯,可知屡次战败!今再休多言,看吾二人建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侯元用了术法,潞兵望来步骑戈甲,蔽满山泽,尽有些胆怯。」
《漢語大詞典》:懦怯
软弱胆小。宋史·辛炳传:“ 张浚 调兵 潭州 ,以 炳 懦怯不能,罢之。”《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推官原是没担当懦怯之辈。”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不御敌非勇也,汝何懦怯自损其威也。” 韦君宜 《似水流年·寄不出的信》:“你在书本里骂我懦怯,不肯做事,这我不能不抗辩,我何尝懦怯。”
《國語辭典》:敛缩(斂縮)  拼音:liàn suō
收敛、退缩。如:「他最近的言行举止敛缩了许多。」清。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菟葵》:「平时触手敛缩,形如花蕾,全体柔软,实为珊瑚虫之无骨骼者也。」
《國語辭典》:怯夫  拼音:què fū
懦夫、胆小懦弱的人。《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分類:懦夫胆小
《漢語大詞典》:怯惧(怯懼)
胆小怕事;恐惧。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南渡为宰执者多怯惧畏懦不敢有为。”《平山冷燕》第十四回:“想起昨日受童子駡詈,心下又有几分怯惧,不敢竟走,只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挨将上来。” 叶圣陶 《义儿》:“级任先生暗里观察,希望看见 义儿 愁苦怯惧的面容。可是事实竟相反, 义儿 还是往日的 义儿 ,而且更高兴了一点。”
《漢語大詞典》:怯慑(怯懾)
胆小害怕。韩非子·亡徵:“怯慑而弱守,蚤见而心柔懦,知有谓可,断而弗敢行者,可亡也。” 唐 陆龟蒙 《纪梦游甘露寺》诗:“怯慑不敢前,荷襟汗霑霢。”朱子语类卷五二:“ 公孙丑 初问不动心,只道加以卿相重任,怕 孟子 心中怯慑了,故有动心之问。”
分類:胆小害怕
《漢語大詞典》:庸怯
胆小无识。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 薛举 作乱於 金城 , 轨 与同郡 曹珍 ……等谋曰:‘ 薛举 必来侵暴,郡官庸怯,势不能御。’”宋史·夏守贇传:“ 守贇 性庸怯,寡方略,不为士卒所服。”
分類:胆小无识
《漢語大詞典》:怯惰
胆小怠惰。《宋史·李纲传上》:“军政久废,士气怯惰,宜一新纪律,信赏必罚,以作其气。”
分類:胆小怠惰
《漢語大詞典》:葸懦
胆小软弱。 钱仲联 《黄公度先生年谱》:“由是葸懦成风,以明哲保身为要,以无事自扰为戒。”
分類:胆小软弱
《漢語大詞典》:怯候
胆小的毛病。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二折:“昏天地黑谁敢向这花园里走!我从来有些怯候,为那喫创的梅香无去就,到如今泼水难收!”
分類:胆小毛病
《漢語大詞典》:怯沮
胆小不前。后汉书·荀彧传:“敌人怀利以自百,臣众怯沮以丧气。有必败之形,无一捷之埶。”
分類: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