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亳州蒙城人,字子育。高遵裕从弟。以荫为供奉官。神宗熙宁中,试经义中选,换大理评事。哲宗元祐中,为户部侍郎,以龙图阁学士知庆州。宣仁后临朝,绳检族人一以法度,乃举家事付遵惠,遵惠躬表率之,人无间言。卒年五十八。
全宋诗
高遵惠(一○四二~一一○○),字子育,亳州蒙城(今属安徽)人。神宗熙宁中试经义中选,历三班院主簿、军器丞。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以集贤殿修撰知颍昌府,加宝文阁待制知成德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二年,召为户部侍郎,十二月壬寅以龙图阁学士知庆州,卒(同上书卷五○九、五一九),年五十八。《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八二
高遵惠(一○四一——一○九九),字子育,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以父荫为供奉官,熙宁中试经义中选,历三班院主簿、军器监丞。元祐中知郓州、河南颍昌府,成德军,召为户部侍郎,以龙图阁学士知庆州,卒,年五十九,赠枢密直学士。《宋史》卷四六四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邠州三水人,字巽之。范祥子。第进士。为泾阳令。以养亲谒归,从张载学。荐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奏请以诚意正心治天下,荐张载等数人。神宗时,西夏人入环庆,诏育行边,还言边事,皆从之。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御史,出知韩城县,诏往鄜延议划地界。哲宗元祐初,迁光禄卿,官终户部侍郎。
全宋诗
范育,字巽之,邠州三水(今陕西彬县东北)人。举进士,为泾阳令(清宣统《泾阳县志》卷一○)。神宗熙宁三年(一○七○)为崇文院校书,权监察御史里行。四年,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知韩城县。十年,权检详枢密院兵房文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二二三、二八一)。元丰元年(一○七八)加直集贤院。八年,擢直龙图阁、知秦州(同上书卷二八九、三五九)。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为枢密都承旨,刘安世暴其闺门不肃,权发遣熙州公事。七年,召为给事中。八年,权户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三○、四七八、四八二)。《宋史》卷三○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八
范育,字巽之,邠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范祥子。举进士,为泾阳、陕县令。以养亲谒归,从张载学。熙宁三年,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诏使河东。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御史,出知韩城县。元丰初,复崇文校书,加直集贤院,为枢密院检详官。后知河中府,徙凤翔。八年,以直龙图阁镇秦州。元祐初,召为太常少卿。四年,改光禄卿,寻出知熙州,兼熙河兰岷路经略安抚使。时执政多主弃地,育抗论力争,屡陈进筑堡寨之策。加宝文阁待制。七年,入为给事中。明年,除户部侍郎,卒。绍圣二年,以其元祐中力排众议及防边之劳,赠宝文阁学士。见《宋史》卷三○三本传,《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卞育,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哲宗元祐间为济南从事(清道光《长清县志》卷之末下)。
辛育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七一
辛育,元祐间为雄州防禦推官、知延安府临真县事。
黄育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五年(1123)任衡州知州。建炎二年(1128)10月满。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端裕(一○八五~一一五○),号蓬庵,俗姓钱,吴越王之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法真一禅师。后竟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晚见克勤于钟阜,顿去所滞,侍克勤居天宁。后开法邓州丹霞佛智寺,冷迁虎丘,又庵于西华。敕居建康保宁,后移苏城万寿及闽中贤沙、寿山西禅。复被旨补灵隐,乞归西华旧隐。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四明育王遣使固邀,月馀始就。二十年卒,年六十六。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 【介绍】: 宋僧。会稽人,俗姓钱氏,号佛智。吴越王之裔。年十四出家,十八得度受具。往谒众寺院,皆以颖迈见推。晚于钟阜事圆悟,道声大著。奉召演法,赐金襕袈裟。高宗绍兴间居育王山,唱道无倦。卒谥大悟禅师。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端裕。号佛智。吴越钱王之裔也。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师生而岐嶷眉目渊秀。十四驱乌于大善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一禅师。未几偶闻僧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裕忽有微省。去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以颖迈见推。晚见圆悟于钟阜。一日悟问。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即今是灭不灭。曰请和尚合取口好。悟曰。此犹未出常情。裕拟对。悟击之裕顿去所滞。侍悟居天宁命掌记室。寻分座道声蔼著京西。宪请开法丹霞。次迁虎丘径山。谢事徇平江道俗之请庵于西华。阅数稔敕居建康保宁。后移苏城万寿及闽中玄妙寿山西禅。复被旨补灵隐慈宁。皇太后幸韦王第。召裕演法赐金襕袈裟。乞归西华旧隐。绍兴戊辰秋赴育王之命。上堂曰。德山入门便棒。多向布袋里埋踪。临济入门便喝。总在声尘中出没。若是英灵衲子。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途辙。拈拄杖卓一下喝一喝曰。秖这个何似生。若唤作棒喝。瞌睡未惺。不唤作棒喝。未识德山临济。毕竟如何。卓一下曰。总不得动著。僧问。如何是宾中宾。裕曰。尔是田库奴。僧曰。如何是宾中主。曰相逢犹莽卤。僧曰。如何主中宾。曰剑气烁愁云。曰如何是主中主。师曰。敲骨打髓。裕莅众色必凛然寝食不背众唱道无倦。绍兴庚午十月初示微疾。至十八日首座法全请遗训。师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语绝而逝。火后目睛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设利无算。踰月不绝。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裕。适外归独无所获。罗念勤切。方与客食。咀噍间若有物。吐哺则设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者持去。遂再拜于阇维所。闻香箧有声。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门人奉遗骨分塔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端裕出钱氏。吴越王裔也。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师生而秀异。十四驱乌于大善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一禅师。闻僧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师忽微省。历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以颖迈见推。晚见圆悟于钟阜。一日悟问。谁知正法眼藏。向者瞎驴边灭却。且道即今是灭不灭。对曰。请和尚合取口好。悟曰。此犹未出常情。师儗对。悟击之。师顿去所滞。侍悟居天宁。命掌记室。寻分座。道声蔼著。出世屡住大道场。如丹霞虎丘万寿保宁。及闽中玄沙寿山西禅。平江道俗。请庵于西华。有终焉之志。俄被旨补灵隐慈宁。皇太后请说法。赐金襕衣师号。乞归西华。未许。且下育王之命。师莅众。色必凛然。𥨊食不背众。唱道无倦。将化。弟子请遗训。师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语绝而逝。火后。目睛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舍利者无数。踰月不绝。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师。适外归。独无所获。道念勤切。方与客食。呾噍间若有物。吐哺则舍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者持去。遂再拜于阇维所。闻香奁有声。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门人奉遗骨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
禅师名端裕。会稽人。吴越钱王之裔也。年十四。驱乌于境之大善寺。目光外射。有异量。每闻灯笼露柱佛殿山门之语。则罔然。行脚经宿净慈。有僧击露柱云。如何不说禅。裕有省。谒诸名宿。皆以特迈见推。裕终歉然。别见佛果勤和尚于钟阜。勤每瞬目顾之。裕不领。一日勤问曰。谁知正法眼藏。向瞎驴边灭却。即今是灭不灭。裕对曰。和尚合取口好。曰。此犹未出常情在。裕拟进语。勤击之。裕顿去所滞。自此当机敏绝。会朝廷加勤圆悟师号。主天宁。裕以毫彩。典记室。价倾一时。初出住丹霞。众盈千辈。每挂牌入室。罕有搆机者。裕垂涕长叹不已。众俱愤发自新。及迁虎丘双径。成大器者数十人。尝示众曰。德山入门便棒。多向皮袋里埋踪。临济入门便喝。总是声尘中出没。若是英灵衲子。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涂辙。卓拄杖喝云。秖者个何似生。若唤作棒喝。瞌睡未醒。不唤作棒喝。未识德山临济。毕竟如何。复卓拄杖喝云。总不得动著。又曰。动则影现。觉则冰生。直饶不动不觉。犹是秦时𨍏轹钻。到者里。便须千差密照。万户俱开。毫端拨转机轮。命脉不沉毒海。有时觉如湛水。有时动若星飞。有时动觉俱忘。有时照用自在。且道正恁么时。是动是觉。是照是用。还有区分得出么。铁牛横古路。触著骨毛寒。又曰。行时绝行迹。说时无说踪。行说若到。则朵生招箭。行说未到。则神锋划断。就使说无渗漏。行不迷方。犹滞壳漏在。若是大鹏金翅。奋迅百千由旬。十影神驹。驰骤四方八极。不取次啖啄。不随处埋身。且总不依倚。还有履践分也无。刹刹尘尘是要津。又曰。尽大地是沙门眼。遍十方是自己光。为甚东弗于逮打鼓。西瞿耶尼不闻。南阎浮提点灯。北郁单越暗坐。直饶向个里。道得十全。犹是光影活计。摵拂子云。百杂碎了也。作么生是出身一路。掷拂云参。绍兴庚午十月。示微疾。尤示众谆切异往时。众多涕下。门人法全请垂遗训。裕振色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语讫而逝。茶毗。目睛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舍利者无计。踰月不绝。弟子分塔于鄮峰西华两处。有黄冠罗肇常。频经问道于裕。适远归。独无所获。慕念诚切。方与客食咀嚼间。若有物吐哺。则舍利大如菽。色如琥珀。遂再拜于茶毗所。闻香奁有声。函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裕凡十历名刹。赐号佛智禅师。终于育王。谥曰大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端裕,字佛智,吴越钱王之裔也。六世祖守会稽,因家焉。裕生而岐嶷,眉目渊秀。十四驱乌于大喜寺,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一禅师。未几,偶闻击露柱曰:尔何不说禅。裕忽有微省。去谒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皆以颖迈见推。晚见圆悟于钟阜,一日问:“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即今是灭不灭?”曰:“请和尚合取口好。”悟曰:“此犹未出常情。”裕拟对,悟击之,裕顿去所滞。侍悟居天宁,命掌记室。寻分座,道声蔼著。京西宪请开法丹霞,次迁虎邱径山。谢事后复徇平江道俗之请,庵于西华。阅数稔,敕居建康保宁,更移姑苏万寿,及闽中玄妙,寿山西禅。复被旨补灵隐,慈宁皇太后幸韦王第,召裕演法,赐金襕袈裟。乞归西华旧隐。绍兴戊辰秋,赴育王之命,上堂曰:“德山入门便棒,多向布袋里埋踪,临济入门便喝,总在声尘中出没,若是英灵衲子,直须足下风生,超越古今。”遽起,拈柱杖卓一下,喝一喝,曰:“秪这个何似生?若唤作棒喝,瞌睡未惺,不唤作棒喝,未识德山、临济,毕竟如何?”卓一下,曰:“总不得动著。”僧问:“如何是宾中宾?”裕曰:“汝是田库奴。”僧曰:“如何是宾中主?”曰:“相逢犹莽卤。”僧曰:“如何主中宾?”曰:“剑气烁愁云。”曰:“如何是主中主?”曰:“敲骨打髓。”裕莅众,色必凛然,寝食有常度,唱道无倦。绍兴庚午十月初,示微疾,至十八日首座法全请遗训,裕曰:尽此心意,以道相资。语绝而逝,火后,目晴齿舌不坏,其地发光终夕,得设舍利无鼻,踰月不绝。黄冠罗肇常平日问道于裕,适外归,独无所获,罗念勤切,方与客食,咀噍间若有物,吐哺则设利也,大如菽,色若琥珀,好事者持去,遂再拜于闇维所,闻香箧有声,亟开,所获如前,而差红润。门人奉遗骨分塔于鄮峰西华,谥“大悟禅师”。
潘良能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材倚,一字季成,原名育,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潘良贵弟。绍兴五年进士,治诗赋。十三年二月乙亥除秘书省正字,九月坐与李光通书,通判江州。
孙邦仁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绍兴馀姚人,徙居上虞,字育伯。与侄孙应时俱留心理学。朱熹曾访之,相与契洽,遂寓其家,注书讲学。熹所著《大学中庸或问》,邦仁有参订之功。官至观文殿学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序,字彦育,号碧岩居士,金坛(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初补封州文学,历宝应尉。二十五年(一一五五),权敕令所删定官。终保宁军节度判官。有《碧岩居士集》,已佚。《京口耆旧传》卷六有传。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育王寺僧,宁宗嘉定时人。事见《山堂肆考》卷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妙堪(一一七七~一二四八),号笑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毛。得法于天童无用禅师。历住妙胜、金文、光笑、报恩、雪峰、灵隐、净慈诸名刹。理宗淳祐八年卒,年七十二。事见《释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纲目》卷九。今录偈二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妙堪。号笑翁。慈溪毛氏子。广颡平顶。骨气清豪。从野庵道钦受学。以广记多闻称。后一力参究。依息庵观于金山。又走灵隐。见松源。皆不契。时无用居天童。径造其室。用问曰。行脚僧游山僧。曰。行脚僧。用曰。如何是行脚事。提坐具便摵。用曰。此僧敢来这里持虎须。俾参堂。一日用举狗子无佛性话。才儗开口。用以竹篦劈口打。应声呈偈曰。大涂毒鼓。轰天震地。转脑回头。横尸万里。用颔之。俾侍香。寻命分座出世。凡十坐道场。皆海内名刹。三被诏旨。并诸名公卿推挽。不得已而后就也。虽荷禅宗重寄。而不以其道自封。其于佛浅深之说。无不融了。世出世法。无不兼弘。常曰。于心有取舍。识情未尽见。法有彼此。智眼未明。天台旧无律宗。居报恩也。与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戒坛。命负毗尼学者。倡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台始行南山宗也。居灵隐。山门逼近屠沽。堪撒其庐。揭关飞来峰外。以限喧寂。曰。不可使旃陀罗气薰秽三宝也。荆湖总臣。以国乏用。奏僧道得以出赀。买紫衣师号。俾领住持。闻之叹曰。苟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可主法。我道危矣。因抗疏。且致书秉钧轴者。其议遂寝。诏徙天童。力辞。东归翠岩。筑室。奉先世香火。育王虚席。有旨起师。再辞。不许。乃奉诏。表章大觉。祖述妙喜。秩然有序。未几。复下天童之命。大参赵公。请主净慈。皆固辞谢之。俄示疾。书遗表。作寺丞张公书通守。永嘉曹公来问疾。从容叙世契移顷。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一搥击碎。大道坦然。置笔泊然而逝。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
禅师出四明毛氏。名妙堪。号笑翁。十岁授以世典。过目成诵。不悦也。乃从野庵钦。潜心释训。竟为大僧。受无用全禅师之嘱。住后以持纲不屈。声达朝廷。朝廷屡以名山居堪。堪去就自若淡如也。一时争慕之。堪初参松源于灵隐不契。偶禅者读全无用自赞曰。匙挑不上个村夫。文墨胸中一点无。曾把虚空揣出骨。恶声赢得满江湖。堪悚然欲见全。未及发。会全公访灵隐。堪心幸之。松源引座。全乃曰。适来松源和尚。举竹篦话。令天童纳败缺。诸人要知么。听取一颂。黑漆竹篦握起。迅雷不及掩耳。德山临济茫然。懵底如何插嘴。堪于此信入。即随至天童。告香入室。全公以赵州无字徵堪。堪拟对。全骤击之。堪大悟曰。大涂毒鼓。轰天震地。转脑回头。横尸万里。全公可之。堪后出世妙胜。迁金文。又广孝。始终不务姑息。诚感徵应。绍兴乙亥。祷雨。有司欲援徽宗事例。以道居僧之左。而尊其符水之术。堪力言不可。遂退归雪窦。天竟不雨。童叟谣曰。以右为左。天曰不可。四月五月。池潭起火。闻于朝。复旧序。雨乃大通。卫藩遂以台山报恩请堪。堪以台山旧无律宗。乃议十寺为坛。弘施毗尼。于是四众云合。化行南国。乃至屠父行慈。狗盗弭节。奉诏住虎丘。未几升灵隐。卫王特建大慈寺。请堪为开山首祖。既而退隐上柏。台郡陈使君。邀居瑞岩。居无何。又迁江心寺。乃淳熙壬寅年也。当是时。孝宗留神内典。常制圆觉楞严经注。普赐文臣。又尝召对诸禅宗。如佛照光者。出入禁廷。以内观堂。为禅师邸。甚盛典也。俄有奏。令僧道买紫衣师号。为大刹住持。堪骇叹曰。审是。则商贾皆可主法耶。吾道危矣。即诣阙抗疏。切直数千言。议寝。绍熙癸丑年。佛照再赴寿皇诏。而育王席虚。以堪补之。堪历主名坊。机不虚发。深怜根有利钝。而法无小大。尝以颂示诸学流曰。车牛脑后痛加鞭。弃却黄金抱碌砖。逐恶随邪至今日。即非心佛错流传。又曰。觉城东际老婆婆。白发𣯶𣯶意气多。与佛同生嫌见佛。恶人无柰恶人何。又曰。柳毅传书只自知。得便宜是落便宜。亲生爱子都抛却。痛惜深怜乞养儿。犹以柬致石鼓夷曰。先师法道。惟我与公。我既日就衰颓。无足道者。公今应迹灵隐。利生接物。去就当如秋叶春云。任缘聚散。凡与公卿贵人相见。务翻其窠窟。绝其偷心。若稍有院子。一念挂在胸次。模棱苟合。便成流俗阿师。虽为万指住持。何足贵也。词甚激切。庆元庚申春。书遗表上达。并作短语。挽张寺丞主后事。乃趺坐白众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一锤粉碎。大道坦然。再与曹通守诀别。敛目而逝。其僧腊六十也。后嗣无文灿。灿付愚叟鉴。鉴闽人。有实德。元世祖诏住攴提。赐号通悟明印。明印去妙喜。其世有五。 赞曰。硕果不食。厥功伟也。当南迁后。司衡多建中之馀。至今方外。以市名职。吾道微矣。公乃毅然拨乱。而反之正。功孰大焉。谓之硕果非耶。殊不知浩然纲领之节。又原于妙喜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妙堪,字笑翁。姓毛氏,四明人也。广颡平顶,骨清气寒。从野庵道钦受释学,依息庵观于金山,参松源岳于灵隐,皆无所契。时无用居天童,径造其室。用问之曰: “行脚耶?游山耶?”曰:“行脚耳。”乃使参堂室中,常示狗子无佛性语。一日拟议间,用以竹篦劈之,堪应声呈偈曰:“大荼毒鼓,轰天震地。转脑回头,横尸万里。”无用颔之,即命侍香。已而报恩约公,礼之分座。太守程公请主妙胜,迁金文,移光孝。寻以卫王堂牒,除台之报恩。天台旧无律宗。堪与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坛场,命负毗尼学者。倡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闽帅王公请居雪峰。未几,诏住灵隐,嫌偪近屠沽,撤其庐,揭关飞来峰外避之。卫王以大慈完美,力请开山,允之。及王薨,乃庵居上柏。台州使君陈公以瑞严邀堪。无何,江心牒至,监丞使公,强之乃起净慈,诏下,固辞不获。大参余公书来言:不可重违君命。明年,荆湖总臣奏令天下僧众入訾,请紫衣封号者许之。堪独忧焉,慨然谓所知曰:“朝廷果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得主法,吾道殆矣。”乃奏疏论之,其事遂寝。终宋之世,法之不坏,堪之力也。诏徙天童,辞而东归。翠岩育王虚席,有旨起堪,再辞不允。天童书至,大参赵公请主净慈,谢之以疾。俄书遗表,草启与张公,请主后事。通守永嘉曹公来问疾,犹从容叙世次。顷之,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一槌击碎,大道坦然。”掷笔而寂。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
王元春,字景育,邵州邵阳(今湖南邵阳)人。庆元二年进士。曾任零陵县令。嘉定末历左司谏,知太平州。罢,寓居湖州。宝庆元年,湖州潘丙等谋立济王闳,元春告变有功,朝廷改湖州为安吉州,以元春知州事。宝庆三年,以起居郎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定元年,迁中书舍人,升兼同修国史。累官吏部侍郎。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五五、职官七五之三四,《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史》卷四一、二四六、四六二,雍正《湖广通志》卷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汝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太宗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表》一八)。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20 【介绍】: 即爱育黎拔力八达。元朝皇帝。武宗弟。通达儒术。成宗大德九年,奉命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后,与母弘吉剌氏先到大都,得右丞相哈剌哈孙之助,杀反对派左丞相阿忽台等,迎兄海山自北边南还即位,是为武宗。被立为皇太子。定议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谏阻加殴西僧者以酷刑。至大四年,武宗死后嗣位。次年,改元皇庆。罢尚书省,废“至大银钞”,议行科举,定经学用程朱传注之制。延祐二年,举行元朝开国后首次会试、廷试。七年病卒。蒙语尊号普颜笃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文登人,字元育。冬,父病热欲冰,而天气偏暖,夜行二十里,得冰而归。嫡母性严,春曲意事之,终于得其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