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颜聚 朝代:战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人。齐将。亡至赵。赵王迁以聚代李牧为将抗秦,兵破被虏,赵灭。
周聚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72 【介绍】: 西汉人。以卒从刘邦起于丰。入汉,击项羽于成皋,有功,为将军。击英布,定吴郡。高祖十二年,封博阳侯。卒谥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578 【介绍】: 北周僧。荥阳人,俗姓郑。初习经史,为郑氏子弟冠。后游观寺见地狱图有所悟,立志出家,从瓦棺寺和禅师受戒。又从景法师习《大智度论》。后入陕复从天竺僧亲学十载,乃隐居终南山。时武帝用道士张宾言,欲废佛法。静蔼诣阙论诤,帝不纳,遂携门人入终南,依岩据险处造寺二十七所,使逃逸僧众居之。悲大法凋零,自剸而死。撰有《三宝集》。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姓郑氏。荣阳人。少习经史。为书生。诸郑之魁岸者。咸赏异之。尝偕其党游僧舍。观地狱图变相。叹曰。此业报之必然者也。欲免斯酷。其惟般若乎。遂辞二亲。依和禅师于瓦棺寺薙落。年十七。受具戒。俄听景法师大智度论一闻神悟。世无足以惬其意者。乃摈影嵩岳。究寻论指其中百十二门等四。论极为用心。徙白鹿山勘正黄老庄慧之说。时东西魏方用兵。关塞之沮。非忘生死者。莫或往来。蔼以欲见西竺异僧。直抵咸阳宿留十年。遁居终南山避世峰。以求其志。善类影从。卒成丛社。地素乏水。适见虎跑于前。就以掘之。甘洌觱沸。今之虎跑泉是也。蔼每以前之四论。敷导来学。其规模端恪。必取绳床安坐。四众致敬。而后披释令喻。有未喻者。重述勿辞。且自讼曰。予昔以厌法慢法故。生兹末世。不值佛时。况敢小纵汝辈情欲哉。沙门智藏尝负米造山。见树之横枝碍行路。因折去之。蔼召而责其损生物。斥不共住。又昙𮞅道安者。玄门之二杰也。亦以教体之争。求辨于蔼。而伏其部决。遂相与跪而请曰。大师解达天监。应出世利生。今独善其身。韬德泉石。未睹其可。会武帝惑道士张宾卫元嵩之赞。必欲废灭释教。建德三年。蔼诣阙上疏。谏不听。寻与门人四十馀辈。入山造寺二七所。以待诸僧之逃逸者。复著三宝集二十卷。弘赞大乘。宣政元年七月十六日。诡以他事。使侍者慧宣下山曰。明日当早归。先是蔼别处一岩。幽夐绝人迹。而人亦不敢辄造。明日慧宣归见。蔼骨坐盘石上。肉条缕满。布其前。肠悬树枝。如蛇蜕。五藏皆外见。手足头面筋肉刳尽。心虽已割。而犹以两掌捧持。独坚完可爱。略无血。白乳凝渍。草木失颜色。春秋四十有五矣。乃即其地。累石而窆焉。慧痛山颓之莫仰。悲梁坏之无依。爰述芳猷。树碑塔。所兹并录其遗偈。以贻永久。其文曰。诸有缘者。在家出家。若男若女。皆悉好住。于佛法中。莫生退转。若退转者。即失善利。吾以三因缘。舍此身命。一见身多过。二不能护法。三欲速见佛。辄同古圣。列偈叙之。无益之身。恶烦人功。解形穷石。散体岩松。天人脩罗。山神树神。有求道者。观我舍身。愿令众生。见我骸骨。烦恼大船。皆为覆没。愿令众生。闻我舍命。天耳成就。菩提究竟。愿令众生。忆念我时。具足念力。多闻总持。此身无乐。毒蛇之箧。四大围绕。百病交涉。又名苦聚。老病死薮。身心热恼。多诸过咎。此身无我。以不自在。无实横计。凡夫所宰。久远迷惑。妄倒所使。丧失善根。畜生同死。弃舍百千。血乳成海。骨积泰山。当来兼倍。未曾为利。虚受勤苦。众生无益。于法无补。忍痛舍施。功用无边。誓不退转。出离四渊。舍此秽形。愿生净土。一念华开。弥陀佛所。速见十方。诸佛贤圣。长辞三途。正道决定。报得五通。自在飞行。宝树餐法。證大无生。法身自在。不断三有。殄除魔道。护法为首。十地满足。神化无方。德备四圣。号称法王。此偈得于崖隒石壁间。后题云。初欲以血书。而血忽变白色。私意其魔业致然。遂易之以墨。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护法上
释静蔼。姓郑氏。荣阳人也。夙标俗誉。以温润知名。而神器夷简卓然物表。甫为书生博志经史。诸郑魁岸者咸赏异之谓兴吾宗党其此儿矣。与同伍游寺。观地狱图变顾诸生曰。异哉。审业理之必然。谁有免斯酷者。便强违切谏。二亲不能夺志。郑宗固留。蔼决烈爱缚。情分若石。遂独往百官寺。依和禅师而出家。时年十七。具戒已后承仰律仪。护持明练时所戴重。又从景法师听大智度论。一闻神悟谓敞重幽。更习先解便知滥述。周行齐境顾问知津。讲席论堂亟陈往复词令详雅理趣清新。皆略无承导。终于世累。乃抚心曰。余生年不幸。会五浊交乱。失于物议得在可鄙。进退惟谷高蹈可乎。遂心口相吊摈影嵩岳。寻括经论用忘寤寐。然于大智中百十二门等四论。最为投心所崇。馀则旁缵异宗。成其通照。言必藻缋珠连。书亦草行相贯。高为世重罕不华之。后自悟曰绮文爽理华寔乱真。岂流宕忘返不思惩艾乎。自尔誓而断之。惟以释道东骛并味前闻。恐涉邪津悔于晚学。又入白鹿山。逖观黄老。广摄受之途。庄惠诡驳标寓言之论。未之尚也。闻有天竺梵僧硕学高行世之不测西达咸阳。蔼求道情猛欣所闻见。私度关塞载离寒暑。既至渭阴。未及洗足。即申谒敬。昔闻今见。见累于闻。大鼓徒扬。资访无指。乃潜形伦伍陶甄旧解。芜没逊遁知我者希。掩抑十年。达穷通之数。体因缘之理。附节终南有终焉之志。烟霞风月用祛亡反。峰名避世依而味静。惟一绳床廓无庵屋。露火调食绝诸所营。召彼疠徒诲示至理。令其致供日就啖之。虽属脓溃横流。对泣而无厌恶。由是息心之众。往结林中。授以义方郁为学市。山本无水须便饮涧。尝于昏夕学人侍立。忽降虎来前掊地而去。及明观之渐见润湿。乃使洮淈飞泉通注。从是遂省下涧。须便挹酌。今锡谷避世堡虎掊泉是也。蔼立身严恪达解超伦。据林引众讲前四论。意之所传乐相弘利。其说法之规。尊而乃演。必令学侣袒立合掌慇勤郑重经时方遂。乃敕取绳床。周绕安设致敬坐讫。蔼徐取论文。手自指摘。一偈一句披释取悟。顾问听者所解云何。令其得意方进后偈。旁有未喻者更重述之。每日垂讲此法。无怠。常自陈曰。余厌法慢法。生不值佛世。纵闻遗教心无信奉。恒怀怏怏。终须练此身心。有时试纵惟欲。诚心造恶。有时摄念。惟愿假修相善。如此不名安身。如此不名清心。故约己制他。诚非正检。然末世根缘多相似耳。必厌烦屈者须住。不辞具仪者离此。其开蒙敦励。皆此类也。有沙门智藏者。身相雄勇智达有名。负粮二石造山问道。因见横枝格树。戏自称身。遇为蔼见。初不呵止。三日已后方召责云。腹中他食何得辄戏。如此自养。名为两足狗也。藏衔泣谢过。终不再纳。遂遣出山。沙门昙延道安者。世号玄门二杰。当时顶盖名德相胜。及论教体纷诤由生。咨蔼取决。让谢良久方为开散。两情通悦不觉致礼。各呜一足跪而启曰。大师解达天鉴。应处世摄导。今则独善其身。丧德泉石。未见其可。蔼曰。道贵行用不即在言。余观时进退。故且隐居求志耳。尔后事故入城。还归林野。属周武之世。道士张宾。谲诈罔上冒增荣宠。潜进李氏欲废释宗。既纵倖紫宸蝇飞黄屋。与前僧卫元嵩唇齿相副。帝精悟朗鉴内烈外温。召僧入内七霄礼忏。欲亲睹僣犯冀申殿黜。时既密知各加恳到。帝亦七夕同僧不眠。为僧赞呗并诸法事。经声七啭莫不清靡。事讫设会。公陈本意。有猛法师者。气调高拔。躬抗帝旨。言颇激切。众恐祸及其身。帝但述怀曾无𧹞退。蔼闻之叹曰。朱紫杂糅狂哲交侵至矣。可使五众流离四民倒惑哉。又曰。餐周之粟饮周之水。食椹怀音宁无酬德。又为佛弟子。岂可见此沦湑坐此形骸晏然自静。宁大造于像末。分俎醢于盗蹠耳。径诣阙上表理诉。引见登殿。举手唱言曰。来意有二。所谓报三宝慈恩。酬檀越厚德。援引经论子史传记。谈叙正义。据證显然。然旦至午。言无不诣。明不可灭之理。交言支任抗对如流。梗词厉色铿然无挠。百僚近臣代之战慄。而神气自若不阻素风。帝虽惬其词理。而灭毁之情已决。既不纳谏又不见遣。蔼又进曰。释李邪正人法混并。即可事求未烦圣虑。陛下必情无私隐泾渭须分。请索油镬。殿庭取两宗人法俱煮之。不害者立可知矣。帝怯其言乃遣引出。时宜州沙门道积者。次又出谏。俱不用言。乃与同友七人。于弥勒像前礼忏七日。既不食已一时同逝。蔼知大法必灭不胜其虐。乃携其门人三十有馀入终南山。东西造二十七寺。依岩附险。使逃逸之僧得存深信。及法灭之后。帝遂破前代关东西数百年来官私佛法。扫地并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禹贡八州见成寺庙出四十千。并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三宝福财其赀无数簿录入官。登即赏费分散荡尽。初于建德三年五月行虐关中。其祸既毕。至六月十五日罢朝。有金城公任氏部。于所治府与诸左右彷徉天望。忽见五六段物飞腾虚空在于鸟路。大者上摩青霄。大如十斛囷许。渐渐微没。自馀数段小复低下。其色黄白。卷舒空际类幡无脚尔日天清气静纤尘不动。但增炎曦而已。因往冬官府道经圆土。北见重墙上有黄书横拖棘上。及往取之乃是摩诃般若经第十九卷。问其所由。答云。从天而下飞扬坠此。于时三宝初灭刑法严峻。略示连席之官。乃藏诸衣袖。还缄箧笥。属隋兴运转牧冀州。爰命所部从事赵绚。叙之曰。有清信大士。具官。身婴俗累。恕崇法理。精感明灵神化斯应。遂使群经腾翥。等扶摇之上升。只卷飘返。若丹乌之下降。其去也明恶世之不居。其来也知善人之可集。应瑞乎如彼。圣著乎如此。我皇出震乘乾更张琴瑟。亲临九服躬总八荒。知三宝之可崇。体四生之不固。遂颁海内修净伽蓝。是使像法氤氲同诸舍卫。僧尼隐轸还类提河。特以此经像明灵著。自非积善焉能致斯。敢事旌表传芳后叶。初武帝知蔼志烈。欣欲见之。乃敕三卫二十馀人。巡山访觅毡衣道人。朕将位以上卿共治天下。蔼居山幽隐追踪不获。后于太一山锡谷潜遁。睹大法沦废道俗无依。身被执缠无力毗赞。告弟子曰。吾无益于世。即事舍身。故先相告。众初不许。慕从闻法。便开览大小诸乘。撰三宝集二十卷。假兴宾主会遣疑情。抑扬飞伏广罗文义。弘赞大乘光扬像代。并录见事指掌可寻。冀藏诸岩洞。庶后代之再兴耳。自蔼入法行大慈门。缯纩皮革一无践服。惟履毳布终于报尽。后厌身情迫独据别岩。敕侍者下山。明当早至。蔼加坐盘石留一内衣。自条身肉。段段布于石上。引肠挂于松枝。五藏都皆外见。自馀筋肉手足头面。剐折都尽。并惟骨现。以刀割心捧之而卒。侍人心惊通夜失寐。明晨走赴。犹见合掌捧心。身面西向加坐如初。所伤馀骸一无遗血。但见白乳滂流凝于石上。遂累石封外。就而殓焉。即周宣政元年七月十六日也。春秋四十有五。弟子等有闻当世。具诸别传亲侍沙门慧宣者。内外博通奇有志力。痛山颓之莫仰。悲梁坏之无依。爰述芳猷树碑塔所。后有访道思贤者。入山礼敬循诸崖险。乃见蔼书遗偈在于石壁。题云。初欲血书。本意不谓变为白色。即是魔业不遂。所以墨书其文。曰诸有缘者。在家出家若男若女。皆悉好住于佛法中莫生退转。若退转者即失善利。吾以三因缘舍此身命。一见身多过。二不能护法。三欲速见佛辄同古圣。列偈叙之。 无益之身  恶烦人功  解形穷石 散体岩松  天人修罗  山神树神 有求道者  观我舍身  愿令众生 见我骸骨  烦恼大船  皆为覆没 愿令众生  闻我舍命  天耳成就 菩提究竟  愿令众生  忆念我时 具足念力  多闻总持  此报一罢 四大彫零  泉林径绝  岩室无声 普施禽兽  乃至蜫虫  食肉饮血 善根内充  愿我未来  速成善逝 身心自在  要相拔济  此身不净 底下屎囊  九孔常流  如漏堤塘 此身可恶  不可瞻观  薄皮裹血 垢污涂漫  此身臭秽  犹如死狗 六六合成  不从花有  观此臭身 无常所囚  进退无免  会遭蚁蝼 此身难保  有命必输  狐狼所啖 终成虫蛆  天人男女  好丑贵贱 死火所烧  暂见如电  死法侵人 怨中之怨  吾以为雠  誓断根源 此身无乐  毒蛇之箧  四大围绕 百病交涉  有名苦聚  老病死薮 身心热恼  多诸过咎  此身无我 以不自在  无实横计  凡夫所宰 久远迷惑  妄倒所使  丧失善根 畜生同死  弃舍百千  血乳成海 骨积大山  当来兼倍  未曾为利 虚受勤苦  众生无益  于法无补 忍痛舍施  功用无边  誓不退转 出离四渊  舍此秽形  愿生净土 一念花开  弥陀佛所  速见十方 诸佛贤圣  长辞三途  正道决定 报得五通  自在飞行  宝树餐法 證大无生  法身自在  不断三有 殄除魔道  护法为首  十地满足 神化无方  德备四胜  号称法王 愿舍此身已  早令身自在 法身自在已  在在诸趣中 随有利益处  护法救众生 又复业应尽  有为法皆然 三界皆无常  时来不自在 他杀及自死  终归如是处 智者所不乐  应当如是思 众缘既运奏  业尽于今日
僧智聚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609 【介绍】: 南北朝至隋时僧。俗姓朱。幼出家于苏州虎丘寺。通习经论,时以为释门瑚琏。南朝陈时诸王颇钦礼之。后主至德二年,诏于太极殿讲《金光明经》。次年,归住苏州东山精舍。入隋,名臣杨素、苏威礼重之。文帝开皇十二年,诏为僧官,齐王杨暕驰书召之,以疾辞。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族朱姓。神气清远。彰于襁褓。出家住苏州之虎丘东山寺。寺有胤法师。道艺之元匠也。聚依以学。无怠分阴。同郡顾希凭。会稽谢峻岳。复以辞林理窟相与发明。故能于弱冠之年。即事讲说。尤慕庄严皭师成实。而服膺焉。咨质既久。疑滞咸析。汝南周弘正。博通内外。监赏人伦。见而叹曰。诚释门之瑚琏也。陈鄱阳王伯山。新安王伯。周新蔡王叔齐。并加钦属。至德二年。诏于太极殿。开金光明经。天子躬御法筵。臣僚咸在。于时云兴瓶写。莫不歆艳。三年丁外忧。归隐旧里。弘导不废。开皇十一年。降玺书劳问。尚书令楚公素。左仆射邳公威。躬造道场。接足作礼。进施予以效诚敬。十二年。诏置僧官。以居平等之任。郡将宗成刘公。从受菩萨戒。齐王暕作牧淮海。贻书迎之。不起。大业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终。寿七十二。即以其年之十二月。窆于山之南岭。弟子道恭等。树碑旌行。秘书虞世南文。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智聚。姓朱氏。住苏州虎丘东山寺。神气清远彰于襁褓。深厌笼樊乐希寥廓。初投武丘胤法师。胤道艺之重羽仪当世。聚分阴无怠请益深旨。有同郡顾希凭会稽谢峻岳。义府经肆。东南之美。并钦高德同揖清风。由是儒墨通弘真俗具举。宫墙重仞允得其门。才踰弱冠便弘讲说。庄严㬭师。新实一家鹰扬万代。遂伏膺咨质百舍非远。斐发既精疑滞咸折。汝南周弘正。博通内外鉴赏人伦。常叹嘉之。以为释门之瑚琏也。陈鄱阳王伯山。新安王伯周。新蔡王叔齐。并降贵慕道延请敷说。至德二年。奉敕于太极殿讲金光明。天子亲临法席具僚咸在故能写此悬河振斯木铎。亹亹奇韵超超入神。或有捷径小道互持邪论。莫不回车杜口改心易业。人主叹赏称善久之。至德三年。丁外母忧。泣血衔哀殆将毁灭。因此言归旧里。止于东山精舍。善说不休法轮常转。开皇十一年。爰降敕书殷勤劳问。法师栖身净土援志法门。普为众生宣扬正教。勤修功德率励法徒专心讲诵旷济群品。钦承德业甚以嘉之。尚书令楚公素。左仆射邳国公苏威。并躬到道场接足顶礼。咸舍净财资庄形命。十三年敕置僧官。道俗稽请居平等之任。聚以雅道斯人。直心应物。和合之众清风穆如也。时郡将宗成刘公。夙仰高名常钦盛德。及部临镇。请为菩萨戒师。齐王暕以帝子之贵作牧淮海。乃降教书至山延曰。弟子下车旧楚亟改炎凉。逖听清规其来有日。敬承幽栖山谷多历年所。道风胜气独擅当今。故以德冠林远道超生什。炳斯慧炬以悟群迷独步江东何甚之美。未获稽疑下筵餐承高义。杼轴之劳载盈怀抱。据虎之岫川途不遥。翔鹭之涛风烟相接。心愿振忍辱之衣。赴翘勤之望。乃固辞以疾。事不获从。引藉平台深加敬礼。频遣使人请弘大教。聚惟志违人世心逸江湖。词翰恳恻固求东返。王亦弘以度外得遂宿心。资给所须将送甚重。于是接浙晨征还居山寺。现疾浃旬。而神用无爽。以大业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终于本住。容貌若存。顶暖身柔皆如平日。闻诸前记。乃感果之徵也。春秋七十有二。即以其年十二月。窆于山之南岭。惟聚性托夷远衿情闲澹。等怀遇物弘量居心。楚越拘情得丧兼遣。方寸之地悠然罕测。美风姿善谈笑。流连赏悟见者忘返。加以乐说忘疲总持无失。讲大品涅槃法华等各二十遍。单经适务者。罕得记焉。又居身清俭不在饰玩。衣钵已外随用檀舍。方丈之内虚室萧然。几榻之间文疏而已。故能道盛一时名重当世。其所造丈八卢舍那无量寿荆州瑞像。于寺供养。并起涧西佛殿二所。回廊周遍具二庄严。弟子道恭。犹子道顺。德惟上首。业盛传灯。敢树高碑用旌景行。秘书虞世南为文。
包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为都元帅。至元中曾从侵爪哇。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聚字敬德,临海人。基兄。官常熟州教授。 西湖竹枝集:诗尤工律体,多脍炙人口。
元诗纪事
聚字敬德,临海人。基兄。官常熟州教授。 西湖竹枝集:诗尤工律体,多脍炙人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敬德,台州临海人。侨居吴中任常熟教授
费聚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0 【介绍】: 元末明初凤阳府五河人,字子英。少习技击。朱元璋遇于濠,深相结纳。累战功,进指挥使。洪武初,以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封平凉侯。在边耽酒色,于屯田募伍无所事事,被召还,切责。后从傅友德征云南,以总兵官征广南,还镇云南。坐李善长党,被杀。
陆聚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0 【介绍】: 元明间人。仕元,为枢密院同知。以徐、宿二州附朱元璋,任江南行省参政,仍守徐州。后改山东行省参政。从取元都等地,以功封河南侯。又屯田陕西,练兵临清,理福建军务。后受胡惟庸案牵连,被杀。
彭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9 【介绍】: 明人。惠帝建文时官北平都指挥。副宋忠守怀来。燕兵至,力战死。
荆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蒲州人。博览群书,志尚恬淡,个性质直。洪武初尝为有司举孝廉,辞不就。寄迹江湖,不预人事,有逸民风。
崔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 【介绍】: 明凤阳府怀远人。从朱棣起兵“靖难”,累升蓟州卫指挥使。永乐八年从成祖北征,败敌于广漠戍。仁宗时,官至都督佥事。宣德初,从柳升攻交趾,兵败被俘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人,字足聚。工画,与弟吴会均有声于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宗室,字仲贤,号似碧。工画山水枯木竹石,清雅可观。
张聚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张聚,福建将乐县人,进士出身。永乐十三年,登进士,担任广西道监察御史。
施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2 【介绍】: 明顺天府通州人,先世为沙漠人。以父荫为指挥使。宣德中,备御辽东,累擢都指挥同知,进都指挥使,数与兀良哈战。景泰中也先逼京师,诏入卫,至则瓦刺军已退。官至左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