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3,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聚会
聚米
聚书
聚众
聚讼
一聚
聚兵
会聚
聚徒
聚集
群聚
积聚
重聚
屯聚
聚沙
《國語辭典》:聚会(聚會)  拼音:jù huì
聚集会合。《三国演义》第二回:「英雄聚会,各怀一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一时有道术的,如张果、叶法善、罗公远诸仙众异人皆来聚会。」
《國語辭典》:聚会(聚會)  拼音:jù hui
聚合的事。如:「我今天下午有一个聚会。」
《漢語大詞典》:聚米
(1).后汉书·马援传:“ 援 因説 隗嚣 将帅有土崩之埶,兵进有必破之状。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后因以“聚米”比喻指划形势,运筹决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城垒画地,山林聚米。” 唐 刘知几 史通·点烦:“是以聚米为谷,贼虏之虚实可知;画地成图,山川之形势易悉。” 明 陈瑚 《李映碧廷尉遗地图》诗:“入 关 无復 萧丞相 ,聚米空思 马伏波 。” 清 钱谦益 《〈佟氏幽愤录〉序》:“时 佟公 为诸生与同舍 杨生 崑仁 筹边料敌,画灰聚米,慨然有扫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登月馆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北临 恒碣 ,犹如聚米;南望 荆衡 ,纔同覆簣。”
《韵府拾遗 鱼韵》:聚书(聚书)
五代史翟光邺传光邺为人不营财产假官舍以居仅蔽风雨光邺处之晏然日与宾客饮酒聚书为乐
《國語辭典》:聚众(聚眾)  拼音:jù zhòng
聚集众人。《庄子。盗蹠》:「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孙子。军争》:「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國語辭典》:聚讼(聚訟)  拼音:jù sòng
众人争论,莫衷一是。《后汉书。卷三五。曹褒传》:「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
《漢語大詞典》:一聚
(1).一个聚落。 汉 王充 论衡·祸虚:“千人以上,万人以下,计一聚之中,生者百一,死者十九,可谓无道至痛甚矣。”
(2).一堆。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乃使 甲 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於地,丹书文字如新, 甲 成一聚枯骨矣。” 唐 胡曾 《鉅桥》诗:“ 武王 兵起无人敌,遂作 商 郊一聚灰。” 宋 黄庭坚 《过故人东平侯赵景珍墓》诗:“ 嬋娟 去作谁家妾,意气都成一聚尘。”
(3).一次聚合。宋书·天文志三:“ 太元 十九年, 义熙 三年九月,四星各一聚,而 宋 有天下。”
《韵府拾遗 庚韵》:聚兵
周书太祖纪先是河南豪杰多聚兵以应东魏至是来降
《漢語大詞典》:会聚(會聚)
聚会;汇合。《公羊传·庄公四年》:“古者诸侯必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隋书·音乐志中:“宗室会聚,奏《族夏》。” 宋 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每至岁终,会聚死者之数以闻。”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自从国共分界, 镇川堡 变成反共前哨和逃亡地主会聚之地。”
《韵府拾遗 虞韵》:聚徒
管子聚徒成群
《國語辭典》:聚集  拼音:jù jí
集合。《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有个富人黄宗旦,家产数万,贩盐为生,喜聚集恶少。」《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且说那苗酋正在洞里聚集众苗子,男男女女,饮酒作乐过年。」
《國語辭典》:群聚  拼音:qún jù
成群聚集在一起。《隋唐演义》第一二回:「立起擂台来,一个雷声天下响,五湖四海尽皆闻,英雄豪杰群聚于台下。」
《國語辭典》:积聚(積聚)  拼音:jī jù
1.累积聚集。《儒林外史》第一回:「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
2.累积聚集的财物。《红楼梦》第四七回:「家里是没有的积聚的,纵有几个钱来,随手就光的。」
《國語辭典》:重聚  拼音:chóng jù
离散的双方再次见面。如:「虽然毕业后就要各分东西,但期待能早日重聚。」
《國語辭典》:屯聚  拼音:tún jù
聚集。《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佗奇道,难以就功。』」宋。苏轼 教战守策:「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
《漢語大詞典》:聚沙
亦作“ 聚砂 ”。 《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后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 唐 于志宁 《〈大唐西域记〉序》:“奇开之岁,霞轩月举;聚沙之年,兰薰桂馥。” 唐 李俨 《〈法苑珠林〉序》:“幼嶷聚砂,落饰綵衣之岁;慈殷接蚁,资成具受之坛。” 五代 齐己 《寄怀江西僧达禅翁》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共聚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