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人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國語辭典》:束帛  拼音:shù bó
捆成一束的布帛,古时作为馈赠的礼物。《仪礼。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文选。张衡。东京赋》:「聘丘园之耿絜,旅束帛之戋戋。」
《漢語大詞典》:庆问(慶問)
(1).庆贺聘问。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诸国庆问,四节得展。”
(2).泛指祝贺存问。 宋 曾巩 《回人贺授史馆修撰状》:“敢意眷私之厚,特迂庆问之勤。”
《漢語大詞典》:主君
(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唐 元结 《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2).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则主国之君不亲自饗食以接宾。”
(3).对卿大夫的称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齐侯 使 高张 来唁公,称主君。” 杜预 注:“比公於大夫。”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 絺疵 云﹞某奉主人令,着我去请三家( 韩 、 魏 、 赵 )主君,来赴 兰臺 之宴。”
(4).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故 素 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5).对人的敬称。史记·苏秦列传:“﹝ 韩王 ﹞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今主君( 苏秦 )詔以 赵王 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司马贞 索隐:“礼,卿大夫称主。今嘉 苏子 合从诸侯,褒而美之,故称曰主。”
(6).道家谓根本。《参同契》上篇:“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袁仁林 注:“倡先首动,则迷失柔顺之轨;居后处静,乃得阳之主也。”
《漢語大詞典》:相事
(1).两国间互相聘问。国语·楚语上:“春秋相事,以还軫於诸侯。” 韦昭 注:“言四时相聘问之事。”
(2).互相侍奉。荀子·王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3).相与从事战争。
(4).共同办事。 明 刘基 《绍兴崇福寺记》:“其徒 善祚 、 仁伟 、 悦儔 ,皆併力相事。”
《漢語大詞典》:书币(書幣)
(1).书写礼单。仪礼·聘礼:“宰书币……史读书展币。” 郑玄 注:“书聘,所用币多少也。”
(2).泛指修好通聘问的书札礼单和礼品。战国策·赵策四:“ 秦王 使使者报曰:‘吾所使 赵国 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文选·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五侯竞书币,羣公亟为言。” 李善 注:“古人相遗币,必书之於刺,故曰书币。”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虏既屈服,於是叩关请吏,修书币之使。”
《漢語大詞典》:词命(詞命)
(1).词令,聘问应对之词。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 周 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然协词命者属行人,读誓禁者属讶士,则使臣之职,首重修辞。”参见“ 词令 ”。
(2).词翰策命。 宋 汪藻 《奏论宋晦落职不当行词状》:“臣以为如 宋晦 辈治之不胜其多,何足一一烦朝廷词命。”辽史·文学传上·李澣:“且 澣 富於文学,方今少有伦比,若留掌词命,可以增光国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翰林学士专掌词命代草,然亦有预议朝政者。”
《國語辭典》:词令(詞令)  拼音:cí lìng
应对的言语。如:「我希望听到的是真心话,而不是那些好听的外交词令。」也作「辞令」。
《國語辭典》:应聘(應聘)  拼音:yìng pìn
接受聘用。如:「他应聘回国,准备贡献所长。」
《國語辭典》:聘礼(聘禮)  拼音:pìn lǐ
1.古代诸侯间互相聘问之礼。《仪礼。聘礼》:「聘礼,君与卿图事。」《礼记。聘义》:「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
2.定亲的礼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朝奉拿出聘礼,娶下了,就在此间成了亲。」《儒林外史》第一○回:「呈上回书并白银五百两,以为聘礼之用。」
《漢語大詞典》:聘使
奉命聘问。亦指聘问之使。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昔有一妇……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北史·邢邵传:“于时与 梁 和,妙简聘使, 邵 与 魏收 及从子 子明 被徵入朝。” 宋 叶适 《始论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十四:“南北通好,尝藉使命增国之光,必妙选行人,择其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以充聘使。”
分類:奉命聘问
《漢語大詞典》:主国(主國)
(1).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受聘国称为“主国”。周礼·秋官·司仪:“主国五积、三问……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主国待客,出入三积,餼客於舍。”
(2).公主的封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帝王后妃·主国:“ 汉 以来,公主所封皆为邑,无封国者……至 睿宗 ( 唐睿宗 )女 华婉 以 刘后 所生,始封 代国 。尔后遂为常制云。”
(3).国都。墨子·号令:“有能入深至主国者,问之审信,赏之倍他候。” 孙诒让 间诂:“主国,国都。”
《漢語大詞典》:徵聘
1.谓征召诸侯聘问。左传·宣公九年:“春,王使来徵聘。夏, 孟献子 聘于 周 ,王以为有礼,厚贿之。” 杨伯峻 注:“徵聘者,示意 鲁 遣使往 周 聘问也。”
2.谓朝廷以礼招聘贤才。今亦泛指招聘人员。后汉书·黄琼传:“先是徵聘处士多不称望, 李固 素慕於 琼 ,乃以书逆遗之。”宋书·隐逸传·翟法赐:“违避徵聘,遁跡幽深。”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八分书起於 汉 时 王次仲 。 次仲 有道,詔徵聘,於车中化为大舃飞去。”《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若知县肯来相请,便似朝廷徵聘一般。”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失之则耆硕不闻徵聘,终老茅菅。”
《國語辭典》:邦交  拼音:bāng jiāo
古代诸侯国间往来聘问等的外交关系。今指国家与国家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如:「邦交国」。《周礼。秋官司寇。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清史稿。卷一一九。职官志六》:「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國語辭典》:雁币(雁幣)  拼音:yàn bì
聘金、聘礼。《诗经。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恶无礼也」句下汉。郑玄。笺:「无礼者,为不由媒妁,雁币不至,劫胁以成。」唐。杨衡夷陵郡内叙别〉诗:「雁币任野薄,恩爱缘义深。」
《漢語大詞典》:大帛
(1).古白布冠。礼记·玉藻:“大帛不緌。” 郑玄 注:“帛,当为白,声之误也。大帛,谓白布冠也。”
(2).粗丝织成的厚帛。《周书·明帝纪》:“朕禀生俭素,非能力行菲薄,每寝大布之被,服大帛之衣。”
(3).指古代行聘问之礼时使者所用的旃。即纯赤色曲柄旗。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伊昔 梁朝 ,共奉嘉聘。张此大帛,处彼高閎。” 吴兆宜 注:“《周官·司常》:通帛为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