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展角
古时职官冠帽后部的附件。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冠服·堂帽》:“唐巾者,软绢纱为之,以带缚於后,垂於两傍,贵贱皆戴之,乃裹髮软巾也。国朝取象唐巾,乃用硬盔。铁线为硬展角,非有职之人,列於朝堂之上,不敢僭用。”明史·舆服志三:“进士巾如乌纱帽,顶微平,展角阔寸餘,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皁纱为之。”
《漢語大詞典》:倅廨
州郡副职官员办公处所。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一:“赴郡集於倅廨中。”
《漢語大詞典》:攀路
攀住车马拦住路。表示对离职官吏的眷恋。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除 华文阁 待制,寻知 隆兴府 , 蕃汉 攀路涕泣。”参见“ 攀辕卧辙 ”。
《國語辭典》:攀辕卧辙(攀轅臥轍)  拼音:pān yuán wò chè
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明。胡继宗《书言故事大全。卷八。仕进类。攀辕》:「汉侯霸为临淮太守,被召,百姓攀辕卧辙愿留期年。」也作「攀车拒轮」、「攀车卧辙」、「攀辕扣马」。
《漢語大詞典》:廉访使(廉訪使)
宋 、 元 时代的职官名。 宋 代全称廉访使者, 元 代全称肃政廉访使。主管监察事务。廉,通“ 覝 ”。 明 冯琦 宋史纪事本末·方腊之乱:“杀制置使 陈建 、廉访使 赵约 。”参阅宋史·职官志七续文献通考·职官十
《國語辭典》:未入流  拼音:wèi rù liú
明清称凡未入九品的官吏为「未入流」。《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凡文官之品九,品有正从,为级一十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后比喻为未达到水准。如:「他的作品根本未入流。」也作「不入流」。
《漢語大詞典》:文僚
(1).文职官吏。 明 张居正 《谢赐玉带疏》:“属真主龙飞之始,首文僚振鷺之班;依乘偶会於风云,遇合深投於鱼水。”
(2).文化官僚。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论“文人相轻”--二卖》:“有的卖穷和富,说这刊物是因为受了文阀文僚的排挤,自掏腰包,忍痛印出来的,所以又与众不同。”
《漢語大詞典》:察战(察戰)
官职名。 三国 吴 设置的负责监视吏民的职官。三国志·吴志·孙休传:“是岁使察战到 交阯 调孔爵、大猪。” 裴松之 注:“察战, 吴 官名号,今 扬都 有 察战巷 。”晋书·五行志上:“六年十月, 石头 小城火,烧西南百八十丈。是时嬖人 张布 专擅国势,多行无礼,而 韦昭 、 盛冲 终斥不用,兼遣察战等为内史,惊扰州郡,致使 交阯 反乱,是其咎也。”一说“察战”为人名。 清 沈涛 谓三国志无书官而不书人姓名例。参阅 沈涛 铜熨斗斋随笔卷五。
《漢語大詞典》:大使者
古代 高丽 职官名。周书·异域传上·高丽:“大官有大对卢,次有太大兄、大兄、小兄……大使者、小使者、褥奢、翳属、仙人并褥萨凡十三等,分掌内外事焉。”
《漢語大詞典》:涖任
出任职官;上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盐运使:“ 嘉靖 间,清如 庞惺庵 ……浊如 鄢剑泉 ,俱中丞涖任,故上下相安,不致大决裂。”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府县·县令处分人命:“ 邓 涖任七年,此弊顿絶。” 清 徐忠 《周栎园奇缘记》:“ 河南 周櫟园 先生 亮工 为 滁 牧,涖任时,州民共观之,以公少年科第,貌秀雅,咸嘖嘖称羡。”
《漢語大詞典》:职孤(職孤)
主持抚养孤儿的职官。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按此当作‘立正长以勤人,立职孤以顺幼’;盖立正长所以勤民事。而立职孤所以使幼者得遂其生也。正长也,职孤也,皆其名也;勤人也,顺幼也,皆其事也。”
《国语辞典》:技正  拼音:jì zhèng
职官名。掌技术事务。其下并设技士和技佐以辅佐之。
《国语辞典》:司法官  拼音:sī fǎ guān
负责审理民刑诉讼案件的职官。
《国语辞典》:侦测(侦测)  拼音:zhēn cè
侦察测量。如:「气象局在全省各地设置了很多侦测气象的设备。」《清史稿。卷一一九。职官志六》:「军学科五:曰教育,曰训练,曰谋略,曰侦测,曰编译。」
《漢語大詞典》:译长(譯長)
古代主持传译与奉使的职官。汉书·西域传上·鄯善国:“辅国侯、却胡侯……各一人,译长二人。”新唐书·裴矩传:“译长纵蛮夷与民贸易,在所令邀饮食,相娱乐。”
《國語辭典》:攒典(攢典)  拼音:cuán diǎn
管理粮仓的官吏。后泛指差吏。元。刘时中〈端正好。既官府甚清明套。三煞〉:「攒典俸多的路吏差著做,廉能州吏从新点,贪滥军官合减除!」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则这攒典哥哥休强挺,你可敢教我亲自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