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卑职(卑職)  拼音:bēi zhí
1.低微的职位。《陈书。卷一九。沈炯等传。史臣曰》:「沈尚仕于梁室,年在知命,冀郎署之薄官,止邑宰之卑职。」
2.古代州县以下的官吏对上司的自称。《儒林外史》第五回:「汤知县又磕头道:『这事是卑职不是,蒙大老爷保全。』」《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不敢擅专,还望黎大人原谅。」
《漢語大詞典》:卑秩
低微的职位或品级。 汉 王充 论衡·命禄:“ 成王 之才不如 周公 , 桓公 之智不若 管仲 ,然 成 桓 受尊命,而 周 管 禀卑秩也。” 唐 李德裕 《周秦行记论》:“纵 司马 取 魏 之渐,用 田常 有 齐 之由。故自卑秩,至於宰相;而朋党若山,不可动摇。” 宋 曾巩 《杂诗》之二:“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畿辅·安乐堂:“以处工匠之疾病者,近来则与工匠无涉,惟内臣卑秩无私宅可住,无名下官可依者,遇疾且殆,即徙入此中,以待其殞。”
《漢語大詞典》:宪秩(憲秩)
御史的职位。 唐 元稹 《杜载监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诚在将军;奬飞驰之劳,宜加宪秩。”旧唐书·孔纬传:“乃召三院御史谓之曰:‘吾辈世荷国恩,身居宪秩。虽六飞奔迫,而咫尺天颜,累詔追徵,皆无承禀,非臣子之义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三院御史二十一人,中曾有贪猥过犯者,不得令在宪秩,可改授他官。”
分類:御史职位
《國語辭典》:正职(正職)  拼音:zhèng zhí
1.主要的职业。如:「我在大学只是兼课,建筑师才是正职。」
2.正式的职位,相对于副职而言。如:「副总代理总经理期间,公司业务有很大的发展,今天董事会宣布他升任为正职。」
《漢語大詞典》:蜜印
用蜂蜡刻的官印。古时贵官死后追赠爵位、职位时所用。晋书·山涛传:“﹝ 涛 ﹞薨……策赠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蝉, 新沓伯 蜜印青朱綬。” 唐 刘禹锡 《为人谢追赠表》:“紫书忽降於九霄,蜜印加荣於后夜。”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三:“ 权德舆 《哭刘尚书》诗:‘命赐龙泉重,追荣蜜印陈。’蜜印者,谓赠官刻蜡为印,悬綬以赐也。”
《國語辭典》:大员(大員)  拼音:dà yuán
1.天。《淮南子。俶真》:「然后知圣人之不失道也,是故能戴大员者履大方。」也作「大圆」。
2.身负重任的官吏。《晋书。卷一○九。慕容皝载记》:「学者三年无成,亦宜还之于农,不可徒充大员以塞聪俊之路。」
《國語辭典》:大圆(大圓)  拼音:dà yuán
1.天。《管子。心术下》:「人能正静者,筋韧而骨强,能戴大圆者体乎大方。」也作「大员」。
2.以平面截球体,若平面经过球心,则其截口称为「大圆」。
《漢語大詞典》:忝越
谦词。谓愧对超过自己才德的职位。《旧唐书·裴度传》:“伏以公台崇礼,典册盛仪,庸臣当之,实谓忝越。”
《漢語大詞典》:升列
谓提升职位。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公由陪属升列,年除岁迁,以至公宰。”
分類:提升职位
《漢語大詞典》:使秩
使官的职位。 宋 苏辙 《贺张宣徽知青州启》:“伏审入覲帝廷,荣加使秩,遂解南籥,作镇东藩,新命既传,众情胥悦。”参见“ 使 ”。
分類:职位
《国语辞典》:提鞋  拼音:tí xié
1.穿鞋时,举起鞋后部,使鞋紧附于脚跟。
2.提著鞋子。如:「她的鞋跟断了,只好提鞋走。」
3.比喻才能低,只能充任低微的职位。如:「因不断进修、虚心学习,他已不再是昔日给经理提鞋的少年。」
《國語辭典》:退位  拼音:tuì wèi
辞退职位。《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廖等不得已,受封爵而退位归第焉。」
《漢語大詞典》:通职(通職)
显要的职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中书侍郎 李义府 ,因缘际会,遂阶通职。”
分類:显要职位
《國語辭典》:降职(降職)  拼音:jiàng zhí
贬低职位、等级。如:「他因私人因素耽误了工程进度,而遭降职处分。」
《漢語大詞典》:下筵
筵席的下位。指职位低的人。《文选·江淹〈杂体诗〉》:“和惠颁上笏,恩渥浹下筵。” 刘良 注:“言天子和泽布及大臣,而恩渥遍浹于下席。”
《國語辭典》:交椅  拼音:jiāo yǐ
一种可以摺叠的轻便绳椅。参见「胡床」条。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梅香,前厅上将老相公坐的栲栳圈银交椅来,请学士坐著。」《水浒传》第二○回:「林冲把手向前,将晁盖推在交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