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旷位(曠位)
(1).空着名位。南史·后妃传序:“ 梁武 拨乱反正,深鉴奢逸,配德早终,长秋旷位。”
(2).空居职位。 元 耶律楚材 《和谢昭先韵》:“贤人退隐予未能,钧衡旷位虚名极。”
分類:名位职位
《漢語大詞典》:郎秩
郎官的职位、品级。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致归》:“[外]夫人,我 许益 官为郎秩,冷拟广文。报绩三周,淹留十载。”
《漢語大詞典》:机枢(機樞)
(1).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机,门限;枢,户枢。《淮南子·泰族训》:“今夫道者,藏精於内,栖神於心,静莫恬淡,讼繆胸中,邪气无所留滞。四枝节族,毛蒸理泄,则机枢调利,百脉九窍,莫不顺比。” 清 金农 《客来自覃怀见饷地黄奉酬十韵》:“吾衰气血耗,六府如空鑪;何能协风火,兼之固机枢。” 陶成章 《浙案纪略》卷上:“三人中则又以 成章 为转运之机枢。”
(2).指朝廷的重要职位或官署。三国志·吴志·薛莹传:“作守 合浦 ,在海之隅,迁入京輦,遂升机枢。”
(3).犹机栝。弩上发矢的部件。《青箱杂记》卷二引 宋 张齐贤 《八咏警戒》之一:“慎言浑不畏,言出患常随。须信机枢发,难容駟马追。”
《國語辭典》:末位  拼音:mò wèi
最后一位。一般多指不受人重视的位子。《三国演义》第五回:「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满面羞惭,坐了末位,主人坐在横头。」
《漢語大詞典》:要枢(要樞)
犹枢要。指重要的地域或职位。 唐 韦应物 《经函谷关》诗:“万古为要枢,往来何时息?” 清 吴伟业 《题〈苏门高士图〉赠孙徵君锺元》诗:“十人五人居要枢,拖金横玉当朝趋。”
《漢語大詞典》:微班
卑微的官位或职位。 唐 杜甫 《寄贾司马严使君五十韵》:“禁掖朋从改,微班性命全。”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三十韵》:“通籍微班忝,周行独坐荣。” 仇兆鳌 注:“微班,下位也。” 唐 王建 《初授太府丞言怀》诗:“除书亦下属微班,唤作官曹便不闲。”
《國語辭典》:遗缺(遺缺)  拼音:yí quē
因原任人员死亡或离职而遗留的职位。
《漢語大詞典》:授位
(1).授予职位。春秋·桓公四年“天王使宰 渠伯纠 来聘” 晋 杜预 注:“王官之宰,当以才授位。”南史·张兴世传:“是役也,皆先战授位,檄板不供,由是有黄纸札。”
(2).授予王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 餘昧 立,四年卒,欲授位 季札 。”
《漢語大詞典》:贵秩(貴秩)
尊贵的职位。秩,官职的品级。 唐 刘禹锡 《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碑》:“第二子 敬则 ,歷太僕少卿,今为 濮州 刺史兼御史中丞,赐金紫,以廉最就加贵秩,俾视九卿。” 唐 钱珝 《代史馆相公让官第一表》:“且陛下示以殊恩,增其贵秩,当庶事苟同,未称在众心。” 清 唐堂 《与减斋舅氏书》:“舅氏之明达俊伟,宜救 八闽 之艰危,毋图一身之贵秩;宜秉正而自持,毋随人而作止。”
《漢語大詞典》:喉唇
喻指宫廷中与帝王亲近的重要职位。 汉 孔融 《卫尉张俭碑铭》:“圣主克爱,命作喉脣。”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献替帷扆,实掌喉脣。”南史·刘湛传:“此四贤一时之秀,同管喉脣,恐后世难继。”周书·武帝纪下:“阉竖居阿衡之任,胡人寄喉脣之重。”
《漢語大詞典》:进显(進顯)
谓职位进升而贵显。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益:“同辈行稍稍进显, 益 独不调,鬱鬱去。”
《漢語大詞典》:幕席
(1).帐幕和座席。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新楼北园偶集》诗:“天地为幕席,富贵如泥沙。”
(2).幕宾的职位。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熙寧 初,外学置官师,职简地亲,多在幕席。”
《漢語大詞典》:衔位(銜位)
官衔,职位。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黔江帖:“第二卷至八卷尾各题‘ 长沙 汤正臣 重模勒’八字,却无 淳化 篆书及 世章 衔位。”
分類:官衔职位
《漢語大詞典》:衮华(衮華)
即衮章。借指三公的职位。 宋 秦观 《谢馆职启》:“襃未就於衮华,恶已成於疮痏。”参见“ 衮章 ”。
分類:三公职位
《漢語大詞典》:衮章
(1).衮衣上的纹样。借指衮衣。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詔给温明秘器,歛以衮章,备九命之礼。” 吕向 注:“衮章,龙服也。”新唐书·车服志:“季夏迎气,龙见而雩,如之何可服?故歷代唯服衮章。”
(2).借指三公。陈书·孔奂传:“ 奂 曰:‘衮章之职,本以德举,未必皇枝。’”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三公一命。衮,命服,身之章也。” 宋 司马光 《谢校勘启》:“各适其器,不遗众才。顾眄所加,人增大吕之重;议论所与,世剧衮章之荣。”
《國語辭典》:卑末  拼音:bēi mò
1.形容低微卑贱的地位。《后汉书。卷五七。栾巴传》:「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程试殿最,随能升授。」《陈书。卷二○。到仲举传》:「韩子高蕞尔细微,擢自卑末,入参禁卫。」
2.自称的谦词。宋。王楙《野老纪闻》:「子由代兄作中书舍人,启称:『伏念某草茅下士,蓬荜书生。』子瞻以笔圈『伏念某』,用『但卑末』三字。」《董西厢》卷三:「侵晨等到合昏个,不曾汤个水米,便不饿损卑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