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散阶(散階)
指无固定职事的官员品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文臣带左右:“ 绍兴 以来,文散阶皆带左右字,以别有无出身,惟尝犯赃者则去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 唐 宋 文散阶二十九,从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起,至将仕郎而止;武散阶四十五,从驃骑大将军起,至陪戎校尉而止。 唐 以开府为散阶。”
《漢語大詞典》:赋职(賦職)
授予职事。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 韦昭 注:“赋,役也。授职事。” 唐 权德舆 《绛州刺史李公神道碑铭》:“赋职任功,名声章明。”
分類:授予职事
《漢語大詞典》:殿主
僧门中掌管神佛殿堂的职事人员。《水浒传》第六回:“还有那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
《漢語大詞典》:张职(張職)
谓施张职事。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将行,上言:‘臣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 河东 便。’上以为忠。” 马其昶 补注引 曾国藩 曰:“观察使位高禄厚,则所职宜鉅,三州职事无几,故云不足张职。”
《漢語大詞典》:辩事(辯事)
(1).对所掌职事引起争讼。周礼·春官·大史:“辩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 郑玄 注:“谓抵冒其职事。” 孙诒让 正义:“辩, 宋 本并作‘辨’,今据 唐 石经正。‘辩事’与前‘辩灋’义同,亦谓以职事争讼者……注云‘谓抵冒其职事’者,羣执事各有当掌之职事,凡慢废不修与专擅侵官,因而争讼者,皆为抵冒。”
(2).谓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务。管子·五辅:“君择臣而任官,则事不烦乱;大夫任官辩事,则举措时。” 尹知章 注:“辩,明也,能明所任之事也。”
《漢語大詞典》:散役
没有固定职事的差役。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只这内而门印跟班以至厨子火夫,外而六房三班以至散役,那一个不是指望着开个口子弄些工程吃饭的?”
《漢語大詞典》:商任
指商民所任之职事。管子·揆度:“善正商任者省有肆,省有肆则市朝閒。”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商任,周礼·閭师‘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一说指商车。 马非百 今诠:“任,即《淮南子·道应篇》‘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之任。 高诱 注:‘任,载也。曰:我任我輦。’商任,指商旅任车而言。”
分類:民所职事
《漢語大詞典》:劝职(勸職)
努力于职事。《汉书·王莽传上》:“故选忠贤,立四辅,群下劝职,永以康寧。”
分類:努力职事
《漢語大詞典》:冗号
无实际职事的空官号。
《漢語大詞典》:威仪师(威儀師)
(1).僧寺职事名。佛徒受戒时有教授师,指示坐作进退之威仪,此教授师又称威仪师。一般法会中指导众僧仪式,作法之僧亦袭用此名。参阅《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三引《受戒缘集》
(2).指擅长法仪的道士。唐六典·尚书礼部·祠部郎中员外郎:“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
《国语辞典》:敬业精神(敬业精神)  拼音:jìng yè jīng shén
敬守职事并认真负责的精神。如:「他风雨无阻,勤奋工作的敬业精神,深获上司赏识。」
《国语辞典》:沿才授职(沿才授职)  拼音:yán cái shòu zhí
量其才具,授以职事。南朝齐。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沿才授职,揆务分司。」
《漢語大詞典》:祁奚之荐(祁奚之薦)
春秋 晋国 大夫 祁奚 告老,将辞中军尉职事。 晋悼公 问谁可承接, 祁奚 先推荐仇人 解狐 。复问,又荐举其子 祁午 。时人因而有“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之誉。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故 解狐 蒙 祁奚 之荐,二 叔 被 周公 之害。”参阅国语·晋语七左传·襄公三年《襄公二十一年》史记·晋世家等。
《漢語大詞典》:美差
好差事,常指称心的职事。 清 李渔 《蜃中楼·抗姻》:“我如今得了这个美差,不但可以保全名节,又可以觅便寄书,倒反因祸而得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