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廉耻(廉恥)  拼音:lián chǐ
廉洁知耻。《管子。权修》:「男女无别,则民无廉耻。」《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读书人全要养其廉耻。」
《國語辭典》:无耻(無恥)  拼音:wú chǐ
不顾羞耻。《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韵府拾遗 纸韵》:为耻(为耻)
孔武仲诗念方从吏隐小官不为耻
分类:为耻
《國語辭典》:不耻(不恥)  拼音:bù chǐ
不认为羞耻。晋。干宝 晋纪总论:「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淫逸之过。」三国魏。李康 运命论:「古之君子,盖耻得之而弗能治也;不耻能治而弗得也。」
《國語辭典》:知耻(知恥)  拼音:zhī chǐ
有羞恶之心。《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分類:知耻
《漢語大詞典》:忍耻(忍恥)
忍受耻辱。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以能忍耻,庶无害 赵 宗乎?” 唐 杜牧 《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國語辭典》:雪耻(雪恥)  拼音:xuě chǐ
洗去耻辱。《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不敢烦霸府兵马,愿将所部军搏取凶竖,以为王氏雪耻复仇,虽死亦不悔恨!」《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分類:耻辱
《國語辭典》:国耻(國恥)  拼音:guó chǐ
国家所蒙受的耻辱。《后汉书。卷七三。刘虞传》:「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
《國語辭典》:有耻(有恥)  拼音:yǒu chǐ
知耻,有羞耻心。《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红楼梦》第六九回:「因此除了几个知礼有耻的,馀者或有与二门上小么们嘲戏的,甚至于与贾琏眉来眼去。」
分類:有知知耻
《漢語大詞典》:愧耻(愧恥)
羞耻。书·说命下:“其心愧耻,若挞于市。” 唐 韩愈 《答窦秀才书》:“足下之能,足以自奋, 愈 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事愧耻而不敢答也。” 宋 苏辙 《〈孟子〉解》:“人之为不善也皆有愧耻不安之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惩淫:“顷刻心下清醒,愧耻无以自容。”
分類:羞耻
《國語辭典》:可耻(可恥)  拼音:kě chǐ
令人感到羞耻。《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今主公听谋士之言,欲降曹操,此真可耻可惜之事!」《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做中国人的奴隶固是可耻,做外国人的奴隶可耻更甚。」
分類:可耻羞耻
《骈字类编》:大耻(大耻)
左传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
《分类字锦》:深耻
南史陶弘景传读书万馀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分类:知耻
《韵府拾遗 纸韵》:雠耻(雠耻)
黄溍诗君言我本不获已出为吾师刷雠耻
《國語辭典》:耻辱(恥辱)  拼音:chǐ rù
羞耻侮辱。《文选。贾谊。过秦论》:「故伊尹蒙耻辱,负鼎俎,和五味以干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