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洿耻(洿恥)
耻辱。
分類:耻辱
《國語辭典》:恬不知耻(恬不知恥)  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
犯了过错却安然不以为羞耻。《明史。卷二二○。曾同亨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耻」。
分類:安然
《高级汉语词典》:学耻全牛
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漢語大詞典》:鲜廉寡耻(鮮廉寡耻)
无廉洁之操守且不知羞耻。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上》:“自 崇 ( 崇寧 ) 观 ( 大观 )以来,朝廷不復敦尚名节,故士大夫鲜廉寡耻,不知君臣之义。” 邹韬奋 《全国舆论对汪逆的愤慨》:“﹝ 汪精卫 ﹞靦然向敌国的 平沼 与 倭 皇献媚,鲜廉寡耻,已达极点。”
《国语辞典》:买妻耻樵(买妻耻樵)  拼音:mǎi qī chǐ qiáo
汉朱买臣早年贫困,赖砍柴为生,其妻以买臣挑柴仍自独歌于道途中为耻,遂自求离去的故事。典出《汉书。卷六四上。朱买臣传》。
《国语辞典》:忍耻偷生(忍耻偷生)  拼音:rěn chǐ tōu shēng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西游记》第九回:「痛夫已被贼人所杀,岂可腼颜从贼?止因遗腹在身,只得忍耻偷生。」《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人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也作「忍垢偷生」、「忍辱偷生」。
《国语辞典》:忍耻含羞(忍耻含羞)  拼音:rěn chǐ hán xiū
忍受羞辱。《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得忍耻含羞。」也作「忍辱含垢」。
《国语辞典》:忍耻含垢(忍耻含垢)  拼音:rěn chǐ hán gòu
忍受羞辱。宋。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也作「忍辱含垢」。
《国语辞典》:复仇雪耻(复仇雪耻)  拼音:fù chóu xuě chǐ
报复冤仇,洗刷怨恨。《周书。卷四四。席固传》:「今梁氏失政,扬都覆没,湘东不能复仇雪耻,而骨肉相残。」《明史。卷一六三。李时勉传》:「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复仇雪耻。」也作「报仇雪耻」。
《国语辞典》:毁廉蔑耻(毁廉蔑耻)  拼音:huǐ lián miè chǐ
不顾廉耻。明。方孝孺〈官政〉:「而仕者之势不尊、威不行,而令不信于下,知不为众之所与也,则益不自重,而为毁廉蔑耻之行。」
《国语辞典》:会稽之耻(会稽之耻)  拼音:guì jī zhī chǐ
春秋时吴王夫差发兵围越都会稽,越王句践称臣请和,夫差乃罢兵而归,是为「会稽之耻」。见《史记。卷四一。越王句践世家》。
《国语辞典》:湔雪前耻(湔雪前耻)  拼音:jiān xuě qián chǐ
洗刷以往的耻辱。如:「为了湔雪前耻,他埋首苦读,终于考上榜首而扬眉吐气。」
《国语辞典》:知耻近乎勇(知耻近乎勇)  拼音:zhī chǐ jìn hū yǒng
知道羞耻是一种接近于勇敢的表现。《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国语辞典》: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拼音:píng zhī qìng yǐ wéi léi zhī chǐ
瓶,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尽。全句指瓶没有酒了,是罍的耻辱。比喻父母不得其所,是儿子的耻辱。《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国语辞典》:行己有耻(行己有耻)  拼音:xíng jǐ yǒu chǐ
人有羞耻心,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论语。子路》:「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兄质性笃厚,行己有耻,不至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