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耻惧(恥懼)
亦作“耻惧”。 羞愧恐惧。晋书·何充传:“ 庾爰之 肯避 温 乎?如令阻兵,耻惧不浅。”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夫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凡在含识,皆知耻惧,苟欺而可免,则谁不愿然。”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其或少知耻惧,恐世人之非己也。”
分類:羞愧恐惧
《漢語大詞典》:滞耻(滯恥)
谓久未洗雪的耻辱。晋书·文帝纪:“雪宗庙之滞耻,拯兆庶之艰难。”
分類:洗雪耻辱
《国语辞典》:耻丘(耻丘)  拼音:chǐ qiū
人体外生殖器上方隆起的部分,其上生有阴毛。
《韵府拾遗 祃韵》:耻谢(耻谢)
曹植请招降江东表盖善论者不耻谢善战者不羞走
《韵府拾遗 霰韵》:耻眩
徐献忠白扇赋谅蹇心之耻眩察贞士之幽芳
《漢語大詞典》:还耻(還耻)
犹雪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復讎还耻,威加诸侯。”
《漢語大詞典》:达耻(達恥)
极大的耻辱。达,通“ 大 ”。《宋书·谢灵运传》:“升曲垣之逶迤,访 淮阴 之所都。原入跨之达耻,俟遭时以远图。”
分類:极大耻辱
《韵府拾遗 纸韵》:齐耻(齐耻)
晋书李充传非仁无以长物非义无以齐耻
《漢語大詞典》:引耻(引恥)
谓引以为耻。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 愈 呼吁於权宜之间,亦当引耻终身。”
分類:为耻
《漢語大詞典》:忧耻(憂恥)
谓感到忧虑耻辱。晏子春秋·谏上九:“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
分類:忧虑耻辱
《漢語大詞典》:有耻且格(有恥且格)
谓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何晏 集解:“格,正也。” 邢昺 疏:“使民知有礼则安,失礼则耻,如此,则民有愧耻而不犯礼,且能自脩而归正也。”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天下有重典而不为酷者,惩一儆百,辟以止辟是也;有最轻之典而人莫敢犯者,有耻且格是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诸凡国法,治人身恶之既形者,制其滋蔓之多,必先教以天条,而后齐以国法,固非不教而杀矣,亦必有耻且格尔。”
《漢語大詞典》:振耻
除去耻辱。 章炳麟 《检论·学变》:“作为论衡,趣以正虚妄,审乡背,怀疑之论,分析百耑,有所发擿,不避上圣。 汉 得一人焉,足以振耻。”
分類:除去耻辱
《韵府拾遗 纸韵》:招耻(招耻)
说苑政有招寇行有招耻弗为而自致
《骈字类编》:五耻(五耻)
礼记丧杂记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馀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小学绀珠五耻为礼而不终中不胜貌华而不实不度而施施而不济
《漢語大詞典》:洿耻(洿恥)
耻辱。
分類: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