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积耻(積恥)
为时已久的耻辱。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第二节:“ 孝武 不忍华胄之凌夷,与祖宗之积耻,毅然欲一举而雪之。”
分類:为时耻辱
《漢語大詞典》:贱耻(賤耻)
(1).卑贱可耻。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策 以其长者,待以上宾之礼”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昔 许 蔡 失位,不得列於诸侯; 州公 实来, 鲁 人以为贱耻。”
(2).指轻视、羞辱。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五章:“而其人亦为国人所贱耻,别为异类,视为贱种。”
《韵府拾遗 遇韵》:耻污(耻污)
柳宗元诗敢辞亲耻污唯恐长疵瑕
《漢語大詞典》:荣耻(榮恥)
光荣与耻辱。 汉 刘向 说苑·政理:“是以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
分類:光荣耻辱
《漢語大詞典》:贻耻(貽恥)
谓引以为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他人之善,若己有之,民之不臧,公实貽耻。” 吕向 注:“貽,犹有也。”
分類:为耻
《漢語大詞典》:诟耻(詬恥)
亦作“ 詬耻 ”。 耻辱。左传·哀公二年:“今 郑 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詬耻,在此行也。” 唐 柳宗元 《上湖南李中丞干廪食启》:“ 董生 曰:‘明明求财利,唯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是皆詬耻之大者,而无所避之,何也?” 清 唐才常 《上欧阳中鹄书》之四:“ 谭大中丞 因去岁 中 日 衅起,大蒙詬耻,遂思广储武备,奏请 武昌 添设枪礮局。”
见“ 詬耻 ”。
分類:耻辱
《漢語大詞典》:耻愧(恥愧)
羞愧。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夫前史所有,而我书独无,世之作者,以为耻愧。”
分類:羞愧
《韵府拾遗 纸韵》:反耻(反耻)
诗彼醉不臧不醉反耻
《韵府拾遗 纸韵》:益耻(益耻)
左传郤至曰今我辟楚又益耻也
《漢語大詞典》:怨耻
仇恨与耻辱。隋书·孝义传·王颁:“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 禄父 即 商紂 之子也,属社稷倾覆,家国沦亡,父首梟悬,母躯分裂,永言怨耻,生人莫二。”
分類:仇恨耻辱
《漢語大詞典》:垢耻(垢恥)
犹耻辱。 宋 叶适 《上殿札子》:“然虏自以彼直我曲,用兵有名,而国家遂为之包容垢耻,恬受奇祸,窜逐议臣,降詔谢过。”
分類:耻辱
《分类字锦》:内耻
宋之问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诗 栖岩实吾策,触籓诚内耻。
分类:知耻
《韵府拾遗 纸韵》:岁耻(岁耻)
符载请朝觐表跼形顾影月惭岁耻
《漢語大詞典》:谈耻(談恥)
议论耻笑。《醒世恒言·张孝基陈留认舅》:“ 过善 道:‘这畜生到底不成人的了!还指望倚靠着他!打死了也省得被人谈耻。’”
分類:议论耻笑
《漢語大詞典》:鞭耻(鞭恥)
谓施行鞭挞以羞辱之。引申为虐待、整治。《敦煌变文集·舜子变》:“ 瞽叟 报言娘子:‘他缘人命致重,如何打他鞭耻?有计但知説来,一任与娘子鞭耻。’后妻报言 瞽叟 :‘不鞭耻万事絶言,鞭耻者全不成小事。’” 项楚 《敦煌变文选注》《唐律疏议》卷一:“笞者,击也,又训为耻。言人有小愆,法须惩诫,故加捶挞以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