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曝背  拼音:pù bèi
晒背。指在太阳下工作。唐。李颀〈野老曝背〉诗:「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漢語大詞典》:垄亩(壟畝)
亦作“壠亩”。
(1).田亩;田野。战国策·齐策三:“使 曹沫 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銚鎒,与农夫居壠亩之中,则不若农夫。”南史·隐逸传上·宗彧之:“我布衣草莱之人,少长垄亩,何宜枉轩冕之客。”《旧唐书·王方庆传》:“奈何列骑齐驱,交横垄亩,野有游客,巷无居人。”金史·食货志五:“且用功多而所种少,復恐废壠亩之田功也。”
(2).犹阡陌。《东周列国志》第五七回:“ 国佐 勃然发怒曰:‘元帅差矣!……至於垄亩纵横,皆顺其地势之自然,若惟 晋 改易,与失国何异?’”
(3).犹耕作。 晋 陶潜 《劝农》诗:“相彼贤达,犹勤垄亩,矧伊众庶,曳裾拱手!”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小心学忠孝,鄙事能壠亩。”
《國語辭典》:农作(農作)  拼音:nóng zuò
耕种、收穫等稼穑之事。《宋史。卷三○三。李防传》:「出为峡路转运副使。先是沿江水递,岁役民丁甚众,颇废农作,防悉以城卒代之。」
《漢語大詞典》:田作
耕作。战国策·燕策一:“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汉书·赵充国传:“边兵少,民保守,不得田作。”宋史·赵滋传:“ 代州 、 寧化军 有地万顷,皆肥美,可募人田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依据主权与田作惯例,劳动情况应登记于(户主)名下。”
分類:耕作
《漢語大詞典》:种作(種作)
犹耕作。东观汉记·张堪传:“﹝ 堪 ﹞为 渔阳 太守,有惠政,开治稻田八千餘顷,教民种作,百姓以殷富。”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宋 岳飞 《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见行抚存,人户安业,依旧种作。”
分類:种作耕作
《漢語大詞典》:修作
指耕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沅水:“所治 序溪 ,最为沃壤,良田数百顷,特宜稻,修作无废。”
分類:耕作
《漢語大詞典》:垦发(墾發)
犹耕作。 晋 张载 《七哀诗》:“頽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北史·苏绰传》:“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
分類:耕作
《漢語大詞典》:田穑(田穡)
(1).耕作。 唐 刘言史 《买花谣》:“ 杜陵 村人不田穡,入谷经谿復缘壁。”
(2).收获的谷物。《旧唐书·食货志下》:“市肆腾踊,则减价而出;田穡丰羡,则增糴而收。”
《漢語大詞典》:不作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國語辭典》:营田(營田)  拼音:yíng tián
1.经营农事。《新唐书。卷一一一。张俭传》:「大教民营田,收谷数十万斛。」
2.公家集聚流民,供给住宿以耕种田地的一种屯田制度。《文献通考。卷七。田赋考。屯田》:「营田者,募民耕之,而分里筑室。」
3.屯田的田地。《新唐书。卷一四三。薛珏传》:「初,州有营田,宰相遥领使,而刺史得专达。」
《國語辭典》:春耕  拼音:chūn gēng
春季农夫播种前翻松土壤的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西游记》第一五回:「社者,乃一社土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
《漢語大詞典》:力耕
努力耕作。《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宋 曾巩 《谢章学士书》:“不能用身於世俗之外,力耕於大山长谷之中。” 严复 《和荆公》诗:“国破犹能战,家亡尚力耕。”
《漢語大詞典》:犁锄
1.亦作"犁锄"。亦作"犂鉏"。
2.农具。犁和锄。
3.借指耕作。
分類:农具耕作
《國語辭典》:锄犁(鋤犁)  拼音:chú lí
锄头和犁,泛指耕作田地的农具。唐。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漢語大詞典》:力穑(力穡)
努力耕作。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汉书·成帝纪作“力嗇”。 宋 苏轼 《次韵段缝见赠》:“ 季子 东周 负郭田,须知力穡是家传。” 清 刘大櫆 《慎始》:“﹝行乞者﹞有时而胜於力穡之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