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4,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后者
达者
间者
也者
日者
比者
隐者
明者
乃者
昨者
静者
前者
向者
外者
从者
《高级汉语词典》:后者  拼音:hòu zhě
所提到的或不言自明的两个或更多人或事物中的最后一个
分类:后者
《高级汉语词典》:达者
通达事理的人
《高级汉语词典》:间者
探子
分类:间者
《漢語大詞典》:也者
(1).语气助词。表提示。《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夫道也者;性也,三皇之治也;德也者:復性者也,二帝之迹也。”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也者,卜筮之史也。” 鲁迅 《花边文学·未来的光荣》:“有些所谓文学家也者,也得找寻些奇特的、色情的东西,去给他们的主顾满足。”
(2).语气助词。表疑问。《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语气助词。表拟度。 清 戴名世 《郭生诗序》:“然生不汲汲求士之知,荒丘絶壑,若将终身也者。”
《國語辭典》:日者  拼音:rì zhě
1.占候卜筮的人。《墨子。贵义》:「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传》南朝宋。裴骃。集解:「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
2.往日。《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日者燕王无道,韩义出身彊谏,为王所杀。」
3.近日、最近。《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九月戊辰,地震裂。制诏曰:『日者地震,南阳尤甚。』」
《漢語大詞典》:比者
近来。陈书·宣帝纪:“古者反噬叛逆,尽族诛夷……比者所戮止在一身。” 宋 李纲 《论水便宜六事奏状》:“臣比者尝献愚计,伏蒙圣慈宽假,未赐斧鉞之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古者刑平国,用中典,而比者以敕处罪,多重於律。”清史稿·世祖纪二:“比者皇太后圣躬违和,朕夙夜忧惧。赖荷天眷,今已大安。”
分類:近来
《国语辞典》:隐者(隐者)  拼音:yǐn zhě
隐居的人。《论语。微子》:「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
分类:隐者隐居
《国语辞典》:明者  拼音:míng zhě
有见识、有智慧的人。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盖闻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三国魏。钟会〈檄蜀文〉:「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福于未萌。」
《國語辭典》:乃者  拼音:nǎi zhě
往时、前者、前次之意。《汉书。卷三九。曹参传》:「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也作「乃者」、「曩者」。
《漢語大詞典》:昨者
昔日。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昨者间琼树,高谈随羽觴。” 唐 韩愈 《归彭城》诗:“昨者到京城,屡陪高车驰。”
分類:昔日
《漢語大詞典》:静者
深得清静之道、超然恬静的人。多指隐士、僧侣和道徒。吕氏春秋·审分:“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拙疾相倚薄,还得静者便。” 黄节 注引论语:“智者动,仁者静。”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 蔡侯 静者意有餘,清夜置酒临前除。” 仇兆鳌 注:“ 梦弼 谓: 蔡侯 为人恬静而意气有餘。” 清 赵翼 《题邹莲浦小照》诗:“超然静者心,小憇寄幽瞩。”
《国语辞典》:前者  拼音:qián zhě
指并举的两种人事物中,前面的一个。如:「此次参赛两球队势均力敌,甲队能攻,乙队能守,不过,相较之下,前者实力略胜一筹。」
《國語辭典》:向者(曏者)  拼音:xiàng zhě
以前。《仪礼。士相见礼》:「向者,吾子辱使某见,请还挚于将命者。」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向者,草木无知,谬言害事。」
《漢語大詞典》:外者
犹从前,以往。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团圆》:“外者多蒙赐柴炭,感感在心。”
《漢語大詞典》:从者(從者)
(1).随从人员。论语·卫灵公:“﹝ 孔子 ﹞在 陈 絶粮,从者病,莫能兴。”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宋 吕祖谦 《卧游录》:“﹝ 许询 ﹞使问君之从者。”
(2).指仆从。史记·刺客列传:“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