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试铨
试业
入庠
鎗手
设帘
四试
考生
明算
学额
府试
口试
龙飞榜
试额
送考
报帖
《漢語大詞典》:试铨(試銓)
谓经过考试;量才授官。宋史·选举志四:“ 崇寧 以后,又復 元丰 制,而荫补者须隶国学一年无过罚,乃试銓,若在学试尝再入等,即免试。”
分類:过考考试
《漢語大詞典》:试业(試業)
(1).谓用其所学,从事某种事业。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臣践行迷方,试业敝绪。”
(2).谓考试学业。宋史·选举志二:“东封及祀 汾阴 时,献文者多试业得官,盖特恩也。” 梁启超 《说国风中》:“及叩其所谓新学者,又不过以求一卒业文凭试业得第为无上之希望。”
《國語辭典》:入庠  拼音:rù xiáng
明、清时期,称儒生考试及格入府、州、县学为生员,谓之「入庠」。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八。甲戌状元》:「杏源自梦谴后,即得心疾,亦入庠为诸生,而性理狂错。」
《国语辞典》:鎗手  拼音:qiāng shou
冒名顶替,代人考试者。《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勾串提学衙门,买嘱鎗手代考。」也作「枪手」。
《分类字锦》:设帘(设帘)
玉海宝元中诏省试设帘于都堂之中楹施帟幕于东西偏以限内外举子进质疑义毋令近帘以防其私
分类:考试
《漢語大詞典》:四试(四試)
(1).古代诸侯、州伯定期考核官吏的制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考功名:“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诸侯月试其国,州伯时视其部,四试而一考。天子岁试天下,三试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计。”
(2).指科举中的四级考试。 元 鲜于枢 困学斋杂录:“转运 田特秀 ,字 彦实 , 易县 人。 大定 十九年进士……二十五岁,乡、府、省、御四试皆中第五。”
《國語辭典》:考生  拼音:kǎo shēng
参加考试的人。如:「参加各项考试,考生都可以事先看考场。」
《漢語大詞典》:明算
唐 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试关于算学的知识。参见“ 明法 ”。
《國語辭典》:明法  拼音:míng fǎ
1.申明法令。《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临位,作制明法。」,参见「明法审令」条。
2.自然的规律。《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3.明的法令。《汉书。卷五二。窦田灌韩传。韩安国》:「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
《國語辭典》:学额(學額)  拼音:xué é
依估计学校可能的容量,定出招收新生的额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村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
《漢語大詞典》:府试(府試)
科举时代府一级考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唐尚书 特 , 太和 六年,尉 渭南 ,为京兆府试进士官。”金史·文艺传上·杨伯仁:“是岁,﹝ 孟宗献 ﹞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
《國語辭典》:口试(口試)  拼音:kǒu shì
用口头问答的方式,来观察、瞭解应考人的仪表、言辞、才识、能力的考试方法。
《漢語大詞典》:龙飞榜(龍飛榜)
新皇帝即位后第一次考试选士,称“龙飞榜”。 宋 赵升 朝野类要·举业:“往年遇主上即位以后第一次选士,谓之龙飞榜。”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自入贡院,四方免解举人投状。称今来是龙飞榜,乞为敷奏法外推恩者,不可胜数。”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奇对:“ 度宗 龙飞榜, 陈文龙 为廷魁, 胡跃龙 为省元。”
《漢語大詞典》:试额(試額)
考试取士的名额。明史·选举志二:“其后试额有增减,条例有变更,考官有内外轻重,闈事有是非得失。”
《漢語大詞典》:送考(送攷)
亦作“ 送攷 ”。
(1).送考生参加考试。 明 王世贞 《科试考二》:“是岁始令先投诗文,礼部择可取者送考。”
(2).送交考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据禀,以其种地三十亩,节年欺隐未入流水,卑职以匆匆之 曲阜 送攷,但准差拘,未究其欺隐果实与否。”
《國語辭典》:报帖(報帖)  拼音:bào tiě
通报的帖子。《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径到西山灵隐寺,先有报帖报知,长老引众僧鸣钟擂鼓,接郡王上殿烧香。」《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