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前科
悬科
枪手
大考
试射
秋贡
榜头
下甲
重考
中俊
律义
会试
五院
揭晓
落名
《國語辭典》:前科  拼音:qián kē
指曾受科刑判决的记录。有关前科之定义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以警察刑事纪录證明(即俗称之良民證)记载无刑事案件纪录来判断是否具有前科。但警察刑事纪录證明并不会记载所有之刑事案件,故可能会产生经判决有罪但良民證未记载该纪录之情况。其二则是以高等法院所制作之前案纪录表作为判断。但所谓之前案纪录表,是纪录刑事案件侦查、裁判及执行之相关资讯及结果,无论案件之结果是有罪、无罪、起诉或不起诉甚至签结均会于该前案纪录表有所纪录,其内容并非仅止于有罪判决,且该资讯非一般人所得查阅,纵为司法人员在调阅上亦有所限制。故就公司行号及相关移民申请所要求提供的无前科證明,通常指前者。
《漢語大詞典》:悬科(懸科)
古时所公布的考试科目。亦泛指科举考试。 唐 皮日休 《请〈孟子〉为学科书》:“今有司除茂才明经外,其次有熟《庄周》列子者,亦登于科。其诱善也虽深,而悬科也未正。” 宋 王禹偁 《谢除翰林学士启》:“伏念某植学非深,属文无取,滥中悬科之选,寻叨通藉之班。”
《國語辭典》:枪手(槍手)  拼音:qiāng shǒu
1.古时持枪的兵士。《宋史。卷一九一。兵志五》:「东路枪手,自至和初立为土丁之额。」
2.持枪射击者。如:「他是著名的枪手,随时有人请他表演射击,均百发百中。」
《國語辭典》:枪手(槍手)  拼音:qiāng shou
冒名顶替,代人考试者。《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家里有十来万家私,只是胸中没得一点儿墨汁。……在各候补熟人中托找枪手。」也作「鎗手」。
《國語辭典》:鎗手  拼音:qiāng shou
冒名頂替,代人考試者。《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勾串提學衙門,買囑鎗手代考。」也作「槍手」。
《國語辭典》:大考  拼音:dà kǎo
1.清制中翰林官的考试。
2.古代考查官吏的制度,每三年一次,称为「大考」。
3.指学习阶段结束时的重要考试。如:「大考将届,大家要用功读书了。」
《漢語大詞典》:试射(試射)
谓主持考试射箭。金史·选举志一:“三年,定制, 女直 人以年四十五以下,试进士举,於府试十日前,委佐贰官善射者试射。”
《漢語大詞典》:秋贡(秋貢)
(1).秋季进贡。 唐 皮日休 《惜义鸟》:“ 商 人每秋贡,所贵復如何?”
(2). 唐 宋 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唐 喻凫 《送友人下第归宁》诗:“旋应赴秋贡,詎得久承欢。”宋史·选举志二:“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
《漢語大詞典》:榜头(榜頭)
榜首。谓考试发榜名列前茅。 唐 贾岛 《赠友人》诗:“却归登第日,名姓榜头排。”
《漢語大詞典》:下甲
金 代, 女直 进士考试,殿试成绩的第三等。金史·选举志二:“ 女直 进士。 大定 十三年,皆除教授。二十二年,上甲第二第三人初除上簿,中甲则除中簿,下甲则除下簿。”
《国语辞典》:重考  拼音:chóng kǎo
重新准备,再度参加考试。如:「由于今年考试成绩不甚理想,他决定明年重考,希望能高分录取。」
《漢語大詞典》:中俊
左传·昭公十二年:“ 晋侯 以 齐侯 宴, 中行穆子 相。投壶, 晋侯 先。穆子曰:‘有酒如 淮 ,有肉如 坻 。寡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 伯 瑕 谓 穆子 曰:‘子失辞。吾固师诸侯矣,壶何为焉?其以中儁也。’”儁,同“ 俊 ”。投壶以中者为俊异。后称考试取中为中儁,本此。
《漢語大詞典》:律义(律義)
疏解律令的意义。 宋 时一度为考试科目之一。宋史·选举志一:“﹝ 太平兴国 ﹞八年,进士、诸科始试律义十道,进士免帖经。明年,惟诸科试律,进士復帖经。”
《國語辭典》:会试(會試)  拼音:huì shì
古代科举制度,乡试第二年会集各省举人于京师应试,称为「会试」。《明史。卷七○。选举志二》:「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
《國語辭典》:五院  拼音:wǔ yuàn
1.现代政治中指中央政府的统治权分别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加以行使。
2.古代政治指唐以后的官制,称监察、殿中、侍御史、中丞、大夫为「五院」。
《國語辭典》:揭晓(揭曉)  拼音:jiē xiǎo
公布使人知悉。如:「谜底揭晓」、「榜单揭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而今揭晓在即,倘得寸进,必当以礼娶子,贮于金屋。」
《漢語大詞典》:落名
考试落第。 明 徐渭 《涉江赋》序:“ 嘉靖 壬子秋,余年亦三十有二,既落名乡试,涉江东归。”